水资源配置下的河流生态水文演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水资源配置下的河流生态水文演化分析

陈长现 郑琬琳

(郑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为了推进区域水源的长期使用,对河流生态水文演化进行剖析,提高水资源的配比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从如今很多城市水资源配置运用状态来看,大都忽视了河流生态水文,导致对河流生态水文体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水资源的设置与河流生态水文体系做出简洁的概括,讨论河流在水资源准确设置下的生态水文演化特点,以便于为水资源的正确运行提供参考,推动河流水资源的长期使用。

关键词水资源;河流生态;水文演化

引言:在整个生态体系里,水资源是各种生命因素生长进步的根本,为了可以更深入的探究河流生态水文演变,在不影响河流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开发与使用水资源,由此来满足区域内对水源的需要,同时还需要探究水资源与各种生命因素之间的联系,加强对河流生态体系的了解。

一、水资源配置及河流生态水文系统

(一)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的含义是在一定范畴内,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设置,来提高水源的利用率,应当注重坚持以长期发展为基本准则,不可以在水源开发运用的进程中,做出对水生态体系有害的事情,导致过渡开发地下水源,增加水源污染的状况。

(二)河流生态水文系统

河流生态水文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复合的形式,是一种河流水文体系与生态体系的融合,其主要针对的是河流的地下水位、河流分流等进行探究,经过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变化剖析,来探究河流的生态演变准则。并且在了解河流生态水文的演变准则之后,对水源的开发设置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并且也有利于保持河流生态水文的长期发展,减轻水资源开发运用进程里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基于河流生态水文演化的水资源配置策略

顾及到河流生态水文体系里拥有的自我修复能力与动态平衡的特点,在进行水资源设置的时候,应该最大限度的结合其特点,运用更加科学的配置从水资源产权的完备、水利工程科学建造与生态水文环境整合管制等方面开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在流域内建造完备的水资源产权

从水资源的周边环境来看,其存有非常严重的水源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水资源的要求比较多,但是西部如今可以用于开发的水资源较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不过多的影响河流生态水文的正常发展,在对水源的设置上可以在流域里建造完备的水源产权。以太子河为例,可以在东西部流域内分别建造相应的水源产权,因为东部地区对水源的需要量比较少,可以供给开发的水源还有剩余,所以在发展进程里可以采用出让一些水资源产权的方法,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通过水资源产权的转让提高东部地区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完成对流域水源的科学设置。在不影响河流生态水文体系的基础上,完成对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与运用。

(二)科学建设水利工程

正确建造水利工程,有利于完成对水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对河流生态水文的保护,完成区域水资源的长期使用。比如:经过建造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储存;经过对污水的处置工作、通过利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1、以地表水应用为主。地表水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过雨水可以很快的构建水生态循环,因此在河流生态水文正常大小的前提下,建造水利工程应该最大限度的以水库、地下截水墙等为主,以便于高效的拦截与存储地表水资源,以便于其他区域更好的使用。

2、以地下水应用为辅。地下水主要被分成两大类:浅表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浅表地下水的再生能力比较强,在运用中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开发运用,因此对河流生态水文体系带来的影响比较小。如今在水利工程建造进程里,应该适当的掌控浅表地下水开发工程的数目,同时增强水文监督测量工作,尽量保持浅表地下水的开发量与生成量,确保流域内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河流生态水文综合治理

河流生态水文系统在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平衡特性以及阀值性,当外界环境污染过于严重时,将会对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受污染程度明显增大,使得河流生态水文系统进入到衰退阶段,对区域水资源的开采应用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更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在水资源配置中,还应充分考虑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演变情况,掌握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自净化能力,把握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动态平衡调节特性,合理规划河流水资源的应用,从而在不影响河流生态水文环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献,李越,王鸿翔,查胡飞.基于IHA-RVA法三峡水库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09):2014-2021.

[2]方佳佳,王烜,孙涛,李春晖,蔡宴朋,李智.河流连通性及其对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0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