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

朱瑞

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公主岭市 1361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应以素质教育为主,正确认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关系与地位,坚持以学定教为指导思想,以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教师也随之不断提升与成长。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现状,再分析新课改对小学教学相关要求与影响,最后再探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为适应新课标改革,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管理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和要求概述

为了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存的问题,并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一批高素质人才,因此党和国家对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并对并不断推进。其中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基本内容。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为此采取相应措施——以学定教。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让其对新课标改革的内涵与基本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以改变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基为核心目标,以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明确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的是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而充分发挥新课标改革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1. 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而言,由于各级小学教育教学部都十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政策,并通过“以学定教”等措施大力配合政策的推广、普及与深化,其基本情况较为乐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这使得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模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问题,其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严重影响,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和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其以“唯成绩论”为主。在教师眼中,成绩仍为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成绩低的学生会被忽略否定,而成绩好的学生则是备受关注的“好学生”。这种思想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结合时代特点灵活运用高科技作为教学方法与手段;应试教育制度影响其传统教学观念尚未转变;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上仍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虽然教师“以学定教”的内容与含义,但其并没有在深刻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和其心智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而只是盲目的根据教学研究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适用性和针对性,从而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1. 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了小学教学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与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新课标改革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一是,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既——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唯成绩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相关精神来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评体系。因此,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标改革的基本内容,发扬新课改精神,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全面发展等意识,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市场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品德人才。

二是,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数字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小学教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开展新课程改革,小学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教师应广泛阅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自我修养;从业务素质来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并利用熟悉的专业理论和先进教学手段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也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名言的意义所在。

三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心智发展特点等,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遵守因新课程改革制定的“以学定教”原则,并结合党和国家对小学生的培养要求与目标 在小学教育教育学过程中制定大体的教学控制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明确学生为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学习状况等实际情况,在教学基本框架上灵活变化并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步骤,精心备课,认真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节教学方法,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是,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从教学设备、班级环境等方面来改善教学环境,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舒适且令人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一个有着优良学风和严格的课堂纪律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之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更容易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反之,学生则为相互影响,较难取得好成绩。因此,全体老师与各级领导应注重班级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质量。此外,为充分发挥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学校应投入一定资金,不断改善原有的教学设备,加大对必需教学设备的重视力度,不断更新,以不断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结语:总的来说,小学各级教育部应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会,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其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原因,最后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抓住机会来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上是笔者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者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美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 学周刊,2012(19):145.

[2]柳文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 才智,2014(32):89.

[3]胡克取.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0):41.

[4]李晓龙.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5]田守臣.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相关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S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