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期的林业技术工作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造林绿化后期的林业技术工作初探

陈其轩

泉州市戴云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 362500

摘要:绿化建设项目是我国一个永恒的课题,现阶段,在相关单位及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树木绿化种植可以实现优化环境、调节大气分子、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近几年发生了消耗,资源总量以及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想要真正地实现绿色生态以及环境优化,在加强整体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完成林业技术的革新。 

关键词:造林绿化;后期;林业技术

一、造林绿化工程现状  1、造林技术水平低  影响造林绿化工程效率的重要因素是造林技术的水平,尽管有比较完善的造林计划和方案,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造林技术水平,导致造林技术的水平得不到保障,很难有效地落实造林方案。其中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暴利,所招聘的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技术和经验不足问题,为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2、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造林  造林绿化工程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是造林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与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有直接影响,能够为整个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但是据调查,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来施工,主要原因是缺乏与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完全按照自身的主观思维随意更改或者调整施工内容,致使最终的施工效果与设计要求和标准存在很大的出入,从而严重影响了造林绿化工程的效果。  3、林业的验收和自查效率低  在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林业验收和自查效率低也是一大问题。通过对林业开展验收和自查工作,能够收集更多准确的数据,为造林绿化工程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还能针对工程中的不足,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  林业的验收和自查工作主要包含设计工作的审核、树种的选择、造林面积的测量以及整个工程的建档和五证的审查等。然而目前在实际的林业验收和自查工作中明显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这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导致实际的施工情况与工程标准存在很大的偏差,难以充分地发挥出造林绿化工程的实际价值。 

二、造林绿化后期的林业技术工作  1、对林业生产质量进行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要对林区中存在的残次林进行综合改造。一方面要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用必要的操作技术来维持生态的平衡,并对造林成本进行控制。同时,针对没有出苗的树木要及时进行补种,依据科学、合理、有效的种植原则加强林木管理,进一步保障树苗的质量。  2、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对于枯树、死树进行及时的管理,再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植。其次,要对土壤进行精细化管理,为松土、施肥等固定的工序制定专门的周期,并安排专人完成。注意及时清理土壤杂物,防止病虫害的侵扰。最后,还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充分协调,为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供给。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林区的树木实现快速生长。  3、提升技术支撑  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各项林业技术的发展。促进林业技术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将林业技术推广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构建林业技术专业团队,将林业技术进行深层推广;同时,成立专门的基金,并配套基金管理的具体措施,积极促进林业技术的创新,保障林业技术的推广,提升林木成活率。  4、把握适度开发原则  林业的发展是一个经历较长时间跨越的过程,要针对树木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做出不同的反应,并在各个阶段运用不用的管理措施开展林业生产管理。在林业开采的过程中,要依照具体情况适当划定轮休、轮伐的范围[3]。同时,在砍伐树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关的准则,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结合林业生产经验制定实施措施。 

5、科学管理林木资源  林木资源的科学管理主要是依据自然规律,通过合理的手段,开展植物栽培,促进植物在自然规律下实现健康生长。一般来讲,自然生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所显现,通常而言,在植物生长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占很大的比例:在植物物种选择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越强,树种的选择范围越大。气候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效果,特别是植物病虫害的出现。因此,在林木资源管理中需要严格开展林木养护工作,包括科学的管理规划,在保证植物栽种前期研究工作完善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好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效预防植物病虫害问题,为植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6、合理采伐林木资源  在林木资源的采伐阶段,合理的采伐手段是确保林木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保证林木资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保障林业材料的产出效果。通过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实践表明,合理采伐中需要考虑到树种的年龄、有关的采伐指标、资源的覆盖面积等相关标准,既要保证林木质量,又要确保采伐效率。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林木资源采伐是比较单纯的砍伐行为,缺乏一套健全完整的采伐规范标准,更缺少采伐策略的实施,采伐阶段的效率相对较低。要解决这一现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引起关注,健全采伐管理制度,采伐人员也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完善采伐措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7、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促进林业建设与发展   ①针对林区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大、工作环境恶劣、信息交流不畅的工作特点入手,引入新型设备代替人工减少林业工作者的工作量。建立一个全国性质的林区管理平台,将林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分享在平台上给其他林区的管理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以将造林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布在平台上,群策群力。考虑到森林清查方面的困难可以发射专门的森林检测卫星,通过对森林阴影的矢量计算推测森林数据,实现对森林发展的实时监控。②利用高新科技改善林区质量。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抗病虫害能力强,木材质量好的新型林木品种不断地被研究出来,造林区可以引进、打造高质量的森林。 

8、加强造林绿化工程管护   人为因素指在苗木成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具体的生长规划,在树木生存初期保障苗木生长的环境的营养充足,并定时对于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护、施肥等人为活动。在造林绿化工程中,由具有相应林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进行管理规划,从而有效提高森林自然资源利用率,为树木提供更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  自然因素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处于的生存环境,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自然因素占有大部分影响,在森林生态环境中,所有对于树木有影响的存在,即阳光、温度、水分、土质情况等都属于自然因素,其自然因素与树木生长情况大多处于正相关发展关系。故此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进行培养。对森林自然资源进行有效规划,从而全面帮助树木良好成长。要引进具有相关林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运用相关林业技术知识来进行森林维护和管理,加强森林有效经营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后盾。

语  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造林绿化工程的有效开展,对林业建设以及环境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造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果,提升工程的建设水平,进而充分地发挥出造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洪巨德,孙晓娣.浅谈造林绿化工程现状和对策[J].农业  科技开发与装备,2015,14(20):171.  [2]王鹏,王振华.试论造林绿化工程现状与改善措施[J].农  民致富之友,2018,15(11):15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