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深基坑监测方法与精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建筑中深基坑监测方法与精度分析

华玉龙

哈尔滨市大地勘察测绘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为了顺应城市化发展潮流,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也随之而来。在开展地下工程和高层建筑过程中,深基坑工程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深基坑工程受周围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塌方等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深基坑工程的正常工作,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对深基坑工程进行监测,进而减少相应危险工程的出现。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监测方法;精度

引言

近些年,随着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坑工程随之日益常见。因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坑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位移,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必须科学合理的确定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对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实施变形监测,客观准确的反映基坑及其周边变形情况。

1基坑监测的特点

①及时性。建筑工程深基坑检测施工对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有着较高的要求,且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外界环境的变化均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因此,在进行具体施工操作的时候需要利用一切积极手段来检测工程,确保工程范围内信息的准确有效。另外,工程的深基坑测量工作要进行分时段的多次观测。②高精准度。基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对变化量进行测量。为了能够确保基坑监测的有效性的需要选择高精准度的仪器设备进行基坑监测。③准确性。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往往只需要相对变化量的测量,而不是绝对的测量值,因此在监测的时候需要确保基坑信息的准确。

2建筑中深基坑监测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深基坑监测技术问题

我国的深基坑监测技术正在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但从当前的监测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国在深基坑监测技术方面过于保守,对于监测方法缺乏创新,导致深基坑检测技术落后。另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固化严重,总是在条条框框中进行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态度与方式严重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开展。

2.2深基坑检测点不合理

(1)从客观因素上分析来看,造成深基坑检测点埋设问题是由于其不合理的地理位置,因为地质地形相对复杂,难以按时开展检测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欠缺技术和供应的资金,加上自然环境因素,比如环境的突变性,如此便造成发生的状况难以即时解决。

(2)从主观因素分析来看,导致深基坑检测点埋设问题是由于在开展决策之初未全面衡量,缺乏符合实际的决策,造成布设基准点时出现不均衡的状况。另外,由于相关员工缺乏较高的科学素养,未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造成其不能够更为透彻地考虑问题,加上团队没有较强合作能力,无法实现充分互补,难以充分发挥集中智慧。最后,由于领导人员的带领问题和成员工作态度问题,都可以造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疏漏问题。

2.3深基坑地质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监测过程中,因地质条件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形塌方、流沙、管涌等。具体产生原因主要有:首先,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支撑结构失效,难以支撑工程上面的土层,结果导致大面积的边坡不稳定,进而出现塌方的情况。其次,在基坑的挖掘过程中,如果基坑中的土层比较疏松,也会很容易在地下水流的影响下从基坑底部涌入基坑,从而导致周围地面塌陷,即导致管涌和流沙。另外,由于支护结构发生位移,也会导致已建造好的房屋出现裂缝,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3建筑中深基坑监测方法应用及精度分析

3.1对深基坑进行应力应变监测

应力应变监测方法即进行监测工作时,在内支撑中安装应力应变片,通过观察应力应变片的变化,即可分析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具体施工中,如果施工不对称,受施工影响,应力应变片就会受到破坏。所以,为了保障施工,需对安装有应力应变片的内支撑进行及时观察和信息监控,一旦应力应变片超过报警数值,就说明深基坑工作存在危险隐患,这时就必须马上停止工作。

3.2水平位移监测

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水平位移按照二级水平位移观测的精度要求,采用“固定测站、固定目标”的方式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每次在工作基准点上使用莱卡TM30全站仪采用方向测回法照准基准点进行检查。若角度变化很小(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3″;一测回2C互差≤5″),可确定该工作基点稳定。若角度变化大,则调用全站仪的后方交会程序,再分别照准基准点,计算出工作基准点坐标,独立进行两次,最后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本次最终值。然后在工作基点上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点数据采集。首次监测点独立采集数据4次。以后监测点独立采集数据3次。水平位移监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求不大于±3.0mm。

3.3监测项目与频率

实际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监测项目和频率等方面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坑地表沉降监测。这一监测项目中,需要在基坑周边布置合适数量测点,一般以每15~20m布设一个监测点,在仪器方面,可以选择铟钢尺和精密水准仪等,将测量精度控制在0.5mm;第二,管线与建筑沉降监测。这方面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测点的布设,同样会使用到铟钢尺和精密水准仪等设备,将测量精度控制在0.5mm;第三,桩顶水平位移。这一监测项目需要顺着围护桩方向每15~20m布设一个监测点,在仪器设备方面,包含有全站仪和反射贴片等;第四,桩体深层水平位移。这一项目的监测需要在基坑周边20~40m布设一个监测点,在仪器设备等方面,包含有测斜仪和测斜管等;第五,锚杆拉力监测.需要在基坑边设置锚杆总数的3%,且不少于3个,在仪器设备方面,主要包含有频率接收仪和锚索计等。在测量频率方面,基坑开挖施工中,每间隔1~2d进行一次测量。主体结构施工中,需要每间隔3d进行一次测量。在基坑回填时,同样间隔7天进行一次测量。

3.4管涌及流砂举措

关于深基坑监测中的管涌及流砂问题,可以有以下举措:①大型机械开挖及机械行驶要避免将排水管道损坏,一旦出现破裂要立即修复;②在施工时应当利用深井或井点对基坑进行有效降水,将止水桩设计得更为合理,让其切合挡土桩设计,保持紧密结合,以增强支护刚度和发挥帷幕墙的作用;③桩嵌入基坑底深度要准确算出,让土颗粒的浸水密度比桩侧上渗动水压力大,当挡土桩间出现间隙,应在背面设旋喷止水桩挡水,防止发生流水缺口,导致水土流失情况,涌入基坑;④挡土桩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细砂层,在施工开始前要增强地质勘察,将土质情况了解清楚。

结语

由此可见,要保证高层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的有效开展,深基坑工程至关重要,但由于当前深基坑监测技术有待完善,所以导致深基坑监测工作一直存在问题。但是,保证深基坑监测点的合理性、控制监测频率、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等工作,对于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开展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建周.高层住宅建筑深基坑监测技术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8(22):29-30.

[2]郝雨琦,于建文.深基坑监测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94,101-102.

[3]刘子明.浅谈深基坑监测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居舍,2018(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