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黄永辉

怀集县怀城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   526400

摘要: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且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对濒危艺术形式的保护。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主战场,通过对教材的探索,让学生体验到美学的魅力。根据美术学科在课程大纲中的要求,趣味性逐渐走进美术教学课堂,改变美术学科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部分,让学生在玩中领会美术技法和构型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为美术学科的改革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性;策略

引言:中国的美术萌芽于石器时代,可以看出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术从未停止存在,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涵盖范围广泛,绘画、摄影和雕塑中都有美术的身影,提供给人们直观的艺术享受。小学美术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技法。由于大部分教师对于美术的认识浮于表面,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表现出对美术的排斥,感觉美术过于枯燥。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改变单调的上课形式,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爱上美术课。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注意力不强、保持时间短是集中表现出的特点,很难完整的坚持一整节课,而且由于美术是一门需要动手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贪玩,自控能力弱,教师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其次,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学生能否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完成一幅图,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制性要求学生将审美的形成技术化,滋生了审美疲劳的温床;最后,教师对于趣味性教学的理解浅显,认为趣味性就是让学生玩的高兴,无法将趣味性与美术知识联系到一起,不利于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1]

趣味性在小学美术中的可行性

通过对人教版美术教材的研究发现,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广泛,绘画种类、绘画技能的多样,课程内容复杂,需要教师对美术深刻的理解力。根据教材设计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感同身受,理解后再进行自我创作。所以,在课堂中加入趣味性很有必要,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技法的学习基础上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刺激形成美术鉴赏能力,进而提高美术素养。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方法

加入故事讲述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方法,艺术之间不分家,一幅作品的背后往往含有深切的意义,了解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尊重,更切实的现实意义是,帮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提升注意力,增强对深层次美术知识的探求欲望。尤其对于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图像具象化,改掉绘画前畏手畏脚的问题。

例如,在“水墨画——动物”这一课,很多学生认为水墨画的动物毫无生机,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弥补水墨画色彩单一的弊端,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程展开前,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细致分析涉及到的动物的外形特点,比如,可以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狐狸狡猾的形象跃然纸上,类似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了解动物的习性,能够激发绘画的兴趣[2]

增加动态表现形式

画纸上的形象都是静态的,而静态与单调无聊捆绑在一起,将静态的展示变成动态,学生在视觉感官的刺激下,传递信息更快。因此,教师要使用多种表现形式,对可以用动态展示的课程内容,在课前准备好需要表现的内容,学生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然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开始期待美术课程。

例如,在“泡泡飞呀飞”教学开始前,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的出泡泡工具,课前导入中加入吹泡泡的环节,学生看到了动态的泡泡,发现泡泡都是透明的,但是在表面能够成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吹泡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展游戏教学

利用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将美术与游戏联系到一起,两种开发智力的活动有机结合,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寄美术于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运用发散思维在游戏中理解美术方法,对缓解审美疲劳和克服教学桎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例如,在“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有些学生反映自己把城堡中出现的场景都画出来,很有难度,而且花的过程中,想画的物品往往无法完全将特点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将这个城堡的形成变成一个班级学生几组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将学生分为几组,给每组的学生每个人一张A4纸,要求在纸上画上自己认为在城堡中最不可缺少的场景或物品,然后放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A1纸上,A1纸上已经画好了背景,学生只要将自己画的剪下贴在背景上即可。如果有重复出现的物品,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串换,最终形成一幅经过小组内学生努力的作品。

利用互联网资源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多种可利用的工具。比起教师语言的吸引力度,多媒体文件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花鸟鱼林、动漫人物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中,拉近与景象间的距离。

紧密联系实际

小学中的美术课程,大部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关于结构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外的时间,可以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真实结构,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而且,增加与课外活动的粘性,是践行实践出真知理论的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趣味性方式,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水平,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性的实施教学,在顺应学生审美水平形成的规律下,选择适合现阶段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提升美术素养。美术学科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感悟生活世界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李万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78.

[2]赵佳.趣味性融入小学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32.

[3]丁玉.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艺术科技,2017,30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