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张春丽

合浦县人民医院骨科二区 536100

摘要】目的:回顾性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

在骨折类型中胫腓骨骨折属于最为普遍的一种,因为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表现相对比较特殊,所以在治疗措施方面也存在多种类型[1]。骨外固定支架在骨折治疗中具备较多的优势,尤其是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都比较理想,再加上骨外固定支架本身的结构简单、自身重量较轻,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接受功能锻炼,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塑性比较理想,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理想[2]-[3]。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简要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60例患者。实验组30例,男女18例/12例,年龄54.52岁,Neer分类中二、三、四部分分别有10例、14例、6例;常规组30例,男女17例/13例,年龄55.02岁,Neer分类中二、三、四部分分别有11例、13例、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具体操作不详细介绍。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是以医嘱为核心进行护理。

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具体方案如下:1、患者入选之后由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手术之前为患者提供相关护理计划,例如伤口感染患者需要及时提供抗生素药物预防或控制感染;2、心理护理。为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告知固定支架的治疗效果,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临床手术经验,强化患者的康复意识。在术前借助良好的语言沟通方式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患者手术配合意识;3、术后护理。术后协助患者翻身。及时变化患者的体位,嘱咐患者多喝水,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必要情况下帮助患者叩背推动排痰。在手术之后需要督促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饮食方案的调整,少数多餐,同时在饮食中适当加入蛋白质与维生素。在术后切口方面需要做好敷料的规范、及时、无菌性的更换,确保周边皮肤的干燥性;4、康复护理。为患者提供关节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尽早接受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是在术后第二天开展背足拉伸训练,并根据康复、疼痛等情况不断调整康复方案。

1.3观察指标

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手术指标涉及到手术期间的操作时间、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

术后随访根据Neer评分[4]判定,随访时间为术后6到12个月,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91分~100分)、良(70分~90分)、差(69分以下)。临床疗效=(优+良)/总例数×100%。(3)四肢功能评分以Lequesne积分为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患者的基础资料以及各项观察指标均采用SPSS19.0软件实现录入与对比分析。所有的数据在录入之后采用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方式处理,应用连续类型、离散类型方式完成数据的录入。针对不同采取相应分类处理措施。数据录入后处理时应用P值进行判断,在P值<0.05时则代表达到统计学标准。另外对于均数应用T值进行检验,而百分值数据应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手术指征比较

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分析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d)

实验组(n=30)

46.56±24.41

196.88±25.27

115.34±10.28

常规组(n=30)

74.24±20.25

251.48±21.78

114.27±11.76

P

<0.05

<0.05

>0.05

2.2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总优良率(%)

实验组(n=30)

13

12

5

83.33

常规组(n=30)

7

10

13

56.67

P

-

-

-

<0.05

3.讨论

骨外固定支架属于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普遍。骨折并带有多处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属于开放性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便可以采取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较好[5]。近些年有许多研究显示,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不仅与手术指标相关,与围术期的护理服务也有密切关联性[6]。对此,针对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强化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例如,在手术之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以更好的配合手术进行,提高术前准备工作水平以及术后康复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益。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非常重要,会直接决定患者的最终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林潮炫,吴伟炽,刘毓,etal.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8,41(6):577-578.

[2]梁辉,马同敏,杨辉,etal.站立位加压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效果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06):637-638.

[3]张兴鹏,刘彦士,马信龙,etal.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长骨骨折复位的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10):786-792.

[4]唐旭,陈帅,田鹏,etal.万古霉素人工骨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4(15):233-234.

[5]董磊,荆珏华,王宏亮.跟骨牵引辅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1438-1440.

[6]林小永.体外冲击波联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7):4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