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外国古代绘画———赏析马奈作品《吹笛少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浅谈高中美术外国古代绘画———赏析马奈作品《吹笛少年》

刘文叶

河北省平山县古月中学(050403)刘文叶

大家知道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这门课肩负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我们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美术教育,外国古代绘画这一课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深化学生审美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课本内容丰富,我挑选了自己较为熟悉的马奈的作品以做抛砖引玉之见。

马奈(1832耀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在印象主义这个名词尚未出现的1863年之前,作者就创立了许多具有许多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一般认为马奈是印象派绘画的精神领袖,也是众位印象派大师的老大哥。代表作有《吹笛少年》、《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等。

《吹笛少年》是我较为熟悉的一幅作品。这张伟大作品表现的恰是马奈的这种“关键之经验性的想象力”。我揣摸了一番,首先,马奈感到了这男孩的可被表现的视觉潜力,这种打扮,还有那吹笛的姿势、动态。于是,相对应的想象到自己手笔应用的速率和面积来选取画面尺寸,即1.3米伊0.9米左右因而采用薄画法而用细致的画底,(灯光太暗,现场混乱没看出是画布还是画板)但底色却是浅灰土黄色。马奈在色彩上应用单纯的黑、白、黄的大色块来表现,手和脸运用粉色。技巧处理方面,背景是松动的,竖用笔,半柔和的娴接笔法,地面面貌一新的采用横用笔。黑衣用色用笔肯定,用力,色层中厚,包括上衣,帽子,以及皮鞋。白色写意,强调笔势与笔法,笔速适中,放中求敛(袜子),柔畅相合(白色巾)。

红色多为大红裤,为显薄画法,估计是采用慢干些的油平涂出形状,然后用软笔、大笔沾暗色抹出阴影,这里面的内容非常精采,笔法有意无意,信手拈来,无中生有,画破平涂之相。

马奈对红裤两条宽黑线的处理,才叫匠心独具,同时也着意体现自己“观悟不同物象的视觉品质”的关键点。并且,在这两条黑线的处理上,己完全上升到表达空间之独特存在,以及物体运动之象征,很自然地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是真正的体现马奈对于世界认知的“形而上”的关键。只能用绝妙来形容马奈对这两条红裤宽线黑的处理。这红裤黑宽线同样也是用的薄画法,与黑色上衣不同,和红裤手法统一。

皮鞋则是画出了踮着吹笛节奏的动感,节拍感。这男孩在吹笛时全身在微动,脚腿在打着节拍,马奈画出来了,即表现出了动作的实质特征,以及时间的瞬间感。脚步前的地面灰色则美妙无比,如视觉上的一口美味甜点心,那灰灰的舒服极了!柔和亲切,踏实,没法说!如吃在口中一块甜软醇香回味无穷的莫明点心,唉!视觉品质,无法形容,只能心领神会。对黄色(金黄色)(铜管)以及粉色(脸、手)使用是十分稀少的,但起到了点睛之作用。

马奈在这张画中竟以少胜多,用单纯之色彩来表现色彩的丰富性,力求概括、传神!对绘画本体意义考虑的透彻在西方画家中也是少见的,难怪有人称现代绘画是从马奈开始的,马奈影响了许多大画家,塞尚就是一位,我从塞尚早期那张小静物、中期那张拙笨的河边女人体画作,看出了马奈的影子。

马奈的绘画,对于偏重于内在理性的画家是一个福音,这种类型的画家可以从中学习到最本来、最地道的才情、智慧。看马奈作品,他始终在应用和贯彻以下四种绘画描绘的的原则:淤用笔描绘形状的精确性、精准性。于对于事物的对比性观悟,即要看出不同“物”的不同的视觉意向,品象。盂对于丰富色阶的精髓观察与表现。榆对技艺手法之特征的想象来对应出艺术表现的最高之境界———概括与传神。

马奈也研究,揣摩了大量的前人的绘画成果上至古希腊,下至意大利、荷兰、佛兰德斯乃至当代法国画家,他肯定得细心、潜心揣摩列位大师,而后又挑战自己,结合自己所长来表现绘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同样,后人同样也可通过他的绘画学习到许多最有价值的东西。

走进历史长廊,深刻体会大师创作情境,用心品味艺术魅力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是一个质的提高。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位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的一段话做为结尾:艺术和知识也是极相近的东西。一方面在写实的艺术中,常含有许多正确的观察和研究周围环境的动机,另一方面,艺术的象征和科学的图解,也是常联合在一起的。审美的动机在不同的文化水准上,都会使知识统一化和完整化。格言、谜语、故事以及历史的叙述,不论在原始或发达的文化中,往往都是艺术和知识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