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谈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陈立东路二銮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224000)陈立东路二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迎合学生的心理,多表扬、多成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多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集合小学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试探性的探讨。

1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2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

4让作业回归生活

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让作业回归生活是数学回归生活的关键部分,笔者在教学中抛弃了传统的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设计了一种“数笑容”的作业游戏,让学生数数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笑容,比如说今天晚上要播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就让学生回家看电视数数在一集里灰太郎一共坏笑了几次,然后记录在本子上。当然,在这里不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数数,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这样的作业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迎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学生能够在这种天性中养成对数学的概念和兴趣。

5文化融入试题,提升人文素养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文化背景也反过来对数学有所制约。当前小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有所缺失,这跟我们在自然科学的学科中人文知识的学习有所缺失是有直接关联的。在新课标中指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都说明了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渗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可是现在的数学课堂由于对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过分追逐,使得原本数学中蕴含的丰富意蕴被单调、抽象的数学符号所取代,使得数学学习中应有的文化韵味被剥夺,导致了本来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正逐渐丧失它的文化属性。为了使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精神具体落实到教学当中,通过试题引导就必不可少。比如: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被定为“国庆节”,到今年国庆节,是建国多少周年?这道题还可以这样问:1949年到今年是多少年?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有人就会觉得第二种问法更加简洁明了,但是第一种更能体现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历史和数学知识的关联,了解数学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各学科融为一体的。通过数学文化和试题的融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确实为数学课堂带来了变化,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机会,更加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是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并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认识到这个任务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有了这种认识,就更能理解其重要性,并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解放自身思想,紧跟时代脉搏,积极更新知识,注重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文艳.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新华教育导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