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生物实验生活化

贾丹娜

———《单细胞的生物体》案例研究

(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贾丹娜)

学习完本章前两节内容后,学生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组成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单细胞生物体很微小,肉眼难以看到,学生虽对单细胞生物体是否也能像多细胞生物体一样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本节内容教材中主要安排以探究活动为主,先观察酵母菌,再观察水中的小动物,最后探究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编排顺序和实验材料,教师在课前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实验材料,并且要想一节课,甚至是两节课完成探究活动都很困难。于是依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可创造性使用教材,基于现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我将探究活动作了调整。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材中首先安排观察酵母菌,再观察水中的小生物,然后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在短短的一堂课45分钟内要将这些探究活动全部做完是很困难的,而且问题情境的设定也不太容易,学生对酵母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虽有听说,但非了解,新课的导入情境设计,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在实际教学时,我遇到了以下问题:①如何搜集实验材料“群体化”,使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实验活动?②如何课堂教学“实际化”,使学生能解决现实问题?③如何课堂教学“情感化”,使学生经历之,感受之,情感得以升华?④到何处采集“草履虫”?因为单细胞生物体很微小,肉眼难以看到,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必须先从这方面动脑筋让学生有所了解。刚开始我按照教材编排,实验前化了大量时间准备实验材料:制备好酵母菌营养液,采集了河沟水,并且为了能保证课堂学生探究实验的成功,我在课前,先做了实验,并用摄像机将部分过程录制下来,准备在课堂上适时播放。我的准备应该是非常充分的,满以为应该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应该感兴趣。可是在上课时,学生除了按照我的要求做探究实验,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坐着不原意动手,而是等着别人做好看一下结果,还认为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个细胞吗?”真是吃力不讨好!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课堂上不管老师准备多充分,引导多么到位,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感兴趣;在于学生原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积极配合;在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实际的动手操作。怎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呢?而我又可以少费点时间准备实验材料呢?恰好我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校园里的一条小河里的水会因为气温、水质的变化,河水颜色有所改变,于是采集了河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衣藻和眼虫两种单细胞生物体。这就解决了部分实验材料,并同时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准备。于是课前我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到河边采集河水,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河水颜色的变化,思考河水变化的原因。这样学生既能亲身体验生物的生活环境,又能为提出探究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时,我打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首先取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瓶水(自来水和河水),让学生肉眼比较它们颜色的差异,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情景导入,由于学生参与了河水的采集,学生兴趣很浓,活动积极性很高,也很期待。然后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取一滴河水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不少的单细胞生物体,学生很兴奋,甚至有的学生还发出了惊叫声“哇,它们还在动呢!”接着我叫他们对着课本说出它们是何种生物体,到此时探究活动进行得都比较顺利,学生对探究活动积极性很高。但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时,由于它们运动速度很快,很难看清,我提示了一下,但没有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只好播放了我事前录制的视频,尽管如此,学生仍然很激动,原来水中还有这么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生物,水不是肉眼能看出来是否干净的,喝水一定要注意,不是什么水都能喝,一定要保护好水环境,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然后再观察课前准备好两份酵母菌培养液(一份用敞口广口瓶装的,一份广口瓶上加瓶盖盖紧),让学生认识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体会到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也具有细胞结构,进一步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后实践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了解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在下一节课上展览自己的成果。有了这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实际化”,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以往布置的课后拓展延伸活动往往做的学生不多,不少学生以其它主要学科作业多为借口,而不了了之,即使做也敷衍了事,没想到这一次,绝大多数学生不光做了,而且让我更加高兴地是,学生带来的成果很是丰富———有酒酿,有馒头,有酸奶,甚至有酒酿汤圆。我对他们的成果表示怀疑时,他们还拍拍胸脯,神气地说:“当然是我们自己做的!”我想这应该是经过多次实践修改的课堂,学生全员参与课前实验材料准备的课堂,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了承担者,由配角变为了主角,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探究。当学生亲身体验而获取切身的感知的时候,“怦然心动,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探究活动使他们兴奋,成功引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处处有生物科学,又能培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知识为生活、社会服务的意识。这也使我们教师看到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引导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理论课,每一节实验课,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从而乐在其中。

可是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这个活动,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说法,我多次到不同的地方采集草履虫,都没能采集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农田里使用的农药多,还是因为温度的原因,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不得已这部分内容,我采取的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总感觉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没有同时启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不够高,空泛的课件演示,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很是遗憾。不过,经过调整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收获颇多,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两个改变———课堂变了,学生变了。例如我发现许多学生每一次走过学校的小河,都要停下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单从这一点就说明我的教学有了效果,学生知道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身边的生物科学,能学以致用。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调整,可以说取得了不小的教学成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加注重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实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学生都能人人动手,个个乐与参与的,很多的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其他许多条件的限制,而且不少的实验材料准备需要不少的时间、资金,有些材料还不太好找,譬如草履虫,等等这些问题,期待着和专家、同仁一起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