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42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针灸联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42例疗效观察

周鸯鸯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产后均给予留置导尿。对照组,肌注1mg新斯的明,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并记录产后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6.2%,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灸产后尿潴留新斯的明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3.44

作者单位:316000,浙江舟山,舟山医院针灸科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小时排尿困难,尿液点滴而下,或完全闭塞不通,伴有小腹胀急疼痛;或产后多日小便不能排尽,膀胱残余尿多于100mL,属于产

后常见并发症。产后尿潴留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影响到产妇产后的康复,还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近年来,针灸,作为传统医学,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广泛用于治疗产后尿潴留。鉴于此,本院以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联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取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20-39岁为年龄区间,(29.56.38)(均数+标准差)岁为平均年龄。17例初产妇,4例经产妇。36-40周为孕周,(38.50.39)周为平均孕周。研究组,23-35岁为年龄区间,(30.15.27)岁为平均年龄。15例初产妇,6例经产妇。37-41周为孕周,(39.20.74)周为平均孕周。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为依据,产妇产后呈现出小便闭塞不通的状态,尿道并无涩痛,小腹伴有饱胀感。叩击膀胱区,浊音较为明显。经B超、腹部X线等检查,以检查结果为参考,综合诊断。所有产妇对本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下,并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产后尿潴留后,通过听流水声音诱导排尿,并对下腹部进行热敷,仍无法自行排尿。(1)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入1mg新斯的明(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69)。(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选取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选用0.25×40mm规格毫针,气海、关元、中极向会阴部斜刺,进针以0.8-1.2寸为度,使针感传导至会阴部(以上穴位针刺都要注意针下感觉,如有突破感不可强行进针,应立即退针),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0-1.5寸;再用艾条温和灸气海、关元、中极,每穴灸10分钟,以温热无灼痛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腹部配合TDP治疗仪照射30分钟。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不足1个疗程治愈者可停止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未愈:症状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与此同时,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胀缓解时间、尿路刺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践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χ2)予以检查,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予以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作用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产后尿潴留多因难产或分娩产程过长,损伤膀胱、压迫尿道、紧张心理等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一般而言,顺产后4-6h,产妇便可小便,分娩6-8h后,甚至是月子中,产妇仍无法正常排尿,膀胱伴有饱胀感,提示可能为尿潴留。产后尿潴留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是指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解出部分尿液。产后尿潴留,不仅会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而且可能增加阴道出血量,导致泌尿系统感染[2]。因此,及时诊治产后尿潴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产后尿潴留临床治疗方法日渐丰富,为提高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提供保障。临床治疗上多采用常规诱导排尿、间歇夹闭导尿管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但是起效慢,副作用大,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临床医师在已有治疗方式基础上,开始致力于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针灸,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角度,将针具刺入患者体内,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治疗疾病,刺入点,即人体腧穴(穴位)。灸法,指应用事先制作好的艾炷、艾草,灼烧、熏熨体表穴位,借助热的刺激作用,达到疾病预防及治疗的目的。针灸,体现的是“内病外治”,利用经络、腧穴传导作用,联合必要的操作手法,治疗疾病。针灸治疗疾病,疗效较佳,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适应症广,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内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等。(2)基于较短时间内,便会起效,尤其是身体机能较好的患者,有助于增强患者抗病能力和抵抗力。(3)针灸疗法,操作简单,且费用相对较低。(4)安全性高,一般无毒副反应,可联合其他疗法,实施综合治疗[3]。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有一定的优势,治疗上不仅有利于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以缩短病程,减低利用导尿管带来的尿道感染。

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产后尿潴留属于“癃闭”范畴,病位在肾与膀胱,因两者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能宣行所致。气海穴系任脉经穴,为强壮穴,可温补下焦,补肾气以通尿闭;关元穴为小肠之募穴,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具有补肾、培元、利湿之功效;中极穴为膀胱之募穴,是膀胱经气结聚之处,对水液代谢有调节作用,同样具有补肾、培元、利湿之功效;艾灸气海、关元、中极三穴可益肾固本,培补真元,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辅以此两穴可以通调水道,补益气血,以促进水液运行和膀胱气化。

据报道,新斯的明对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强乙醇胆碱的功效,刺激膀胱肌肉兴奋,在重症肌无力及尿潴留的治疗中应用广泛[4]。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肌注1mg新斯的明,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同时,研究组腹胀缓解时间、尿路刺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83)d、(1.90.34)d、(3.51.28)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1.05)d、(3.70.95)d与(5.82.03)d。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

[2]宋新安.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45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185-185.

[3]陈生梅.中极穴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5,21(12):103-104.

[4]张晓惠.产后尿潴留患者使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后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6):455.

(收稿日期:2017-01-11)

(本文编辑:秦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