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吴远先

湖南省新晃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9200

摘要:目的:观察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40例ARDS患者皆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通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低潮气量为6~8ml/kg,对比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的氧合指数情况以及血气分析、呼吸机肺损伤(VALI)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都得到改善,血气变化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且VALI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和治疗前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改善ARDS的临床症状,降低VALI的发生率,治疗价值显著。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ARDS;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icacyof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inthetreatmentof40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Methods:40casesofARDSpatientswereselectedfromMay1,2015toMay20161duringthedayofhospitalization,thetreatmentof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lowtidalvolumeis6~8ml/kg,comparedwithpatientsinthemachinebeforeandaftertheoxygenationindexandbloodgasanalysis,lungventilatorinjury(VALI)probabilityofoccurrence.Results:aftertreatment,theoxygenationindexofallpatientswereimproved,andthebloodgaschangeswerealsosignificantlyimproved,andtheincidenceofVALI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sofARDS,reducetheincidenceofVALI,andthevalueoftreatmentissignificant.

Protectiveventilation;ARDS;therapeuticeffectobservation

ARDS是在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等非心源性病变影响后,肺部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肺泡的上皮细胞受到损伤而引发弥漫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导致急性呼吸衰竭[1]。ARDS是当前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并发症,致死率高,现阶段机械通气依旧是ARDS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在ARDS病理生理学上有了新的认识和对机械通气治疗有了新的研究,肺保护性通气对于ARDS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气压伤情况,当前在ARDS治疗当中得到很大的认可,且在小潮气量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取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的40例ARDS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的40例ARDS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年龄均数为(42.6±1.8)岁;患者的纳入标准是:①急性起病者;②胸片显示双侧肺部有浸润阴影者;③氧合指数≤200mmHg者;④肺动脉楔压≤18mmHg者,或者临床无左心房高压证据者。排除有严重的其他合并症与器质性重症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入选的40例ARDS患者中皆实施气管插管处理,接着上呼吸机,选择通气的模式为SIMV+PSV方式,潮气量则设置在6~8ml/kg。接着观察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24h、48h、72h、96h及120h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分析,记录其VALI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19.0软件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以()表示,由t进行检验,对比患者通气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以P<0.05证明通气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24h、48h、72h、96h及120h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分析情况,氧合指数上机后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上机前(P<0.05);在上机后患者血气的表现为pH值降低与CO2潴留,上机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VALI发生率是7.5%(3/40),可见其VALI发生率并不高。其他情况统计数据具体见表1:

表1.上机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分析情况(n=40)

3.讨论

ARDS的引发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其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病理特征是因肺微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致使肺泡渗出液当中形成含丰富蛋白质的透明膜和肺水肿,还可能伴有肺间质的纤维化现象。而病理生理的变化和肺顺应性的下降,都会使肺内分流便多和通气血流的比例失调,在早期病变时,其分布并不均匀,所累及的区域为重力区,使肺泡显著减少,需要经过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挽救患者生命。实施机械通气主要目的是减少肺分流与不张情况,确保患者能够高浓度吸氧,减少呼吸损耗,组织氧合与改善换气,避免肺损伤。但因ARDS存在着对VALI易感因素,因此分析其致伤原因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三个因素:①大潮气量或者高吸气压通气所引发的局部肺泡扩张过度;②肺泡反复闭合或者开放,致使肺泡壁出现反复牵拉;③各种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进入到体循环中对远端器官产生影响,致使器官功能受损[4]。

对于ARDS,在大量临床治疗研究中提出了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也就是通过小潮气量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对ARDS治疗的重要手段,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可以快速有效纠正患者所出现的严重低氧血症,给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的同时提供更大的呼吸支持,因此,一旦患者确诊为ARDS时,就应该尽早实施机械通气[5]。ARDS机械通气主要是复张萎陷肺泡,使其能够维持开放的状态,增加肺容积,改善氧合,并防止肺泡随着呼吸周期的变化而反复开闭带来损伤。当前ARDS在机械通气中推荐选择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该策略适合小潮气量进行,可以有效避免气压伤,从而达到改善ARDS患者呼吸的效用。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选取了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的40例ARDS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选择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低潮气量设置为6~8ml/kg,对比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的氧合指数情况、血气分析和VALI发生的概率,发现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变化情况皆得到了改善,且VALI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和治疗前相比区别明显(P<0.05)。从而可以看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改善ARDS的临床症状,而选择肺保护性通气的效果更加,可有效降低VALI的发生率,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作为ARDS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庆杰,李连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5,24(06):8-9.

[2]钟华强,黄可赞.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14(09):98-99.

[3]石青军,杨正平,马四清.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肺保护性通气的临床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1,05(03):318-320.

[4]刘培俊,何先弟,吴晓飞.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4,17(01):48-49.

[5]尧国胜,李军,李永新,黄高,覃晓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01(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