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杨玲

洪江区中医院湖南怀化418200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的1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4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彩色B超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研究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厚度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以及研究组不同门静脉内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更高,P<0.05。结论:彩色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彩色B超;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门脉高压是作为肝硬化患者晚期的主要临床症状。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险病症有门脉高压,若出现门脉高压就随时可能使得患者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导致其病情较为危急。因此,临床上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并及时有效的预防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致死率[1]。彩色B超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次研究就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的1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4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彩色B超技术进行检查。

参照组,男8例,女6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5岁,最小年龄是32岁,平均(45.9±8.6)岁;研究组,男9例,女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6岁,最小年龄是33岁,平均(46.8±9.3)岁。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检测方法

采用PHILIPSHD11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设置为3.5~5mHz,取患者的半卧位或平卧位,主要将肠道气体干扰尽量排除干净,可根据超声检查的常规方法对患者的胰腺、胆囊、肝脏、脾脏以及胆管等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探查,同时探查门静脉情况是重点探查部位,在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属支及分支进行仔细观察,对患者的脾静脉主干及门静脉主干的内径展开测量。

1.3观察指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主要评价标准为轻度:患者的黏膜下曲张静脉呈现一定的条索状,稍有隆起,向患者的胃腔或者食管腔内凸起未见超过3mm;中度:黏膜下曲张静脉呈现有隆起,呈现一定的串珠状,检查患者的胃腔或者食管腔内凸起范围,大约3~6mm;重度:在患者的黏膜下曲张静脉呈现瘤状或结节状,具有明显的张力,向患者的胃腔或者食管腔内凸起超过大约6mm[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统计,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为计量资料,研究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厚度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以及为研究组不同门静脉内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用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结果

2.1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主要是因为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发的弥漫性肝损害,我国肝硬化患者所患类型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化,该项疾病的进展过程十分的缓慢,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肝功能代偿期以及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失代偿期主要指的是肝硬化晚期。此期的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和防御能力均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生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是导致肝硬化晚期患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可及时的延缓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积极的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等。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究其原因:彩色B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该项操作十分的灵活,容易广泛的应用,价格较为便宜,无明显的创伤,同时可对心血管系统及软组织的诊断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采用彩色B超不仅可将患者的脾脏情况及肝脏实质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分支以及属支内径进行有效的量化测定,同时还能够测定血流的方向及速度,使得该项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门静脉血流速度减低或者增快以及内径增宽等情况,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3]。

结合上述研究,彩色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51-52.

[2]李华,刘永顺.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450-450,451.

[3]WeiLai,Shi-ChunLu,Guan-YinLi等.Anticoagulationtherapypreventsportal-splenicveinthrombosisaftersplenectomywithgastroesophagealdevascularization[J].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20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