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郝丽丽

郝丽丽

大连鼎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11

摘要:近年来,各地区频发地震,伤亡数字触目惊心,地震具有难以预测、破坏力超强等特点,一旦出现地震,将会对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为此,有必要重视起建筑物的抗震性,以此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性。本文浅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钢结构

引言

在建筑工程运行中,地震带来的危害极大,对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对建筑该工程的破坏,设计人员应重视抗震设计,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把握设计要点,确定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使用性。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地震灾害明显增多,为建筑结构带来较大破坏,危害了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多年来,地震的发生,严重损伤了建筑物,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使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健康身体,甚至于,为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创伤。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标志性建筑,人口密集度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一旦发生地震,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对此,加强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地震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然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地震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便人们做好防护工作。对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地震到来时,尽量拖延建筑物倒塌时间,为人们提供充裕的逃生时间,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重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加入,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寿命。当地震发生时,若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另外,在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途、所处地理位置等,以此进行抗震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抗震能力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另外,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抗震等级的实现性,为保障建筑结构稳定、建筑整体安全奠定基础,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总之,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地震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2.1合理选取地理位置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质运动建筑物会被严重损坏。因而建筑物地理位置的选取十分关键。地震发生时的地质运动是导致建筑物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从这个角度出发,选取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强的地质环境。可将以下两点作为考虑因素:①具有坚硬地质的地方,地震发生时不易沉陷;②所选地势要平坦且旷阔,便于人们避难。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选取山坡或河流地带,以防地震发生时由于建筑物稳定性差而发生塌陷,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害。为达成这两点,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测试所选地理位置是否满足所要求的硬性指标和密度要求。

2.2房屋结构设计

房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着工程的抗震等级。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设计认为应重视竖向与平面的布设。因为,就房屋的整体结构而言,墙、柱、平面等所处位置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结构。对此,在房屋结构设计中,为满足地震等级,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保障房屋平面与竖向构件的整齐,且房屋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一致;②在设计房屋结构的竖向时,房屋的重心应适当降低,避免错落设计方式的应用;③设计人员应严格把控房屋墙、柱、面的刚度与强度,保障房屋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在房屋设计中,若设计人员采用不规则设计方式,相关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主,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抗震等级。

2.3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建筑结构的相关特点,同时结合具体的要求,即抗震等级、性能以及功能等,同时深入调查当地地震情况,之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轻质、强度高的材料。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地震,建筑结构也能保持较好的一体性,有助于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现如今,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装配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得到了推广应用,具有经济性、操作简单等优势,然而美中不足的便是结构框架节点强度明显低于结构本身强度。这样一来,虽能够有效抵抗低强度的地震,但是面对高强度的地震,极易出现节点与主体受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从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进而降低了抗震能力。除此之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抗侧移、较强的延伸性等,均能发挥较强抗震作用。

2.4抗震等级应合理明确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只有明确抗震等级,才能不断向既定方向前进,保障工程整体质量。对此,在建筑工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设计适当的抗震等级,为后续抗震设计奠定基础。当前,我国抗震等级的主要依据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抗震等级主要有四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其中,丙类多用于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建筑,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2.5选择适当的建筑结构形式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当前,我国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在建筑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结构进行施工,相关人员应保障,建筑工程必须满足抗震需求。实际上,不同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相应不同,砖混结构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砖砌体,建筑工程主要以该种脆性材料构成,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钢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承载能力、抗震能力等较强,且生产过程便利、施工相对简单,能够充分利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中。在工程建筑中,若建筑工程设置在四川、台湾等地震多发区,选择钢结构为建筑结构较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等级。

2.6设立多道抗震防线,增加安全系数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抗震防线的数量,这样建筑物就有了多重抗震防线。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用的是纯框架结构,要先选择“强柱弱梁”型结构,如果是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担当第一道防线,墙体或者支撑担当第二道防线。结构设计应遵循规范中对框架承受地震倾覆力矩及楼层剪力的规定,这是对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保证。同时结构平面布置应避免结构刚度偏心过大,不利于抗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城市化的进程,高层建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主要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高层建筑极易坍塌,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对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重视地震设计,充分考虑房屋结构的设计,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与建筑结构形式,明确建筑等级,重视抗震防线设计,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燕全志.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85.

[2]邵伟.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5(24):176.

[3]安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8.

[4]董建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分析[J].大科技,2015(14):107.

[5]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