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浅谈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

陆文锦

陆文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其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自然也成为高层建筑的重中之重。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在发生火灾时,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说安全疏散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疏散设计;疏散通道

一、引言

在各种防火条件相同情况下,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而且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大的损失和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困难等。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施(主要为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等),应根据建筑物用途、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布置安全设施,为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这对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安全疏散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消防规范规定,做到安全可靠。

二、高层建筑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注意要点

2.1疏散路线要简捷明了,便于寻找和辨别

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2疏散线路要步步安全,合理设计疏散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2.3疏散楼梯的布置

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看来,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建筑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向安全出口,实际上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就有困难。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规定。对于那些平面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烟楼梯,因为烟流到楼梯前室(敞开前室)很快就扩散了,比较安全。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满足一下要求:为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进行疏散,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一个消防员携带灭火器所需的尺寸,其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内窜出而把楼梯烧坏,则室外楼梯和每层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了可以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2.4安全疏散出口的设计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安全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高层办公建筑,将两座楼梯相近布置,而且在同一个方向,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两者之间至少应保持5m以上的间距。

2.5安全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安全间是十分必要的。设置安全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安全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安全间。设置安全间的高度,主要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有关。目前某些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之间,个别少数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左右。当消防队员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的需要。根据上述因素,自地面层起到10-15层设第一安全层。安全间的层数亦为10-15层。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置层结合,另一种是专用安全层。前者形式的安全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

总之,我们设计人员在对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丽玫,王振海.论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2005

2.刘传辉.侯蕊谈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辽宁建材》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