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看法

陈延凯

陈延凯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的必修课程。正确认识中小学书法教育,积极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时代所需。

1建立一支有实力的书法教师队伍师资的优势关系到书法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书法教师的培训非常有必要。首先,从事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的老师,必须热爱青少年书法教育,精通书法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书法创作水平,熟悉教材,懂教育心理学,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差异,善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掌握书法艺术的学习、创作规律。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

其次教师不仅通过知识本身影响学生,而且也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老师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精神风貌,教师必须人品高尚,才能教育学生“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少年儿童模仿能力较强,思维判断能力幼稚,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另外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同时还要尊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激发儿童在初学时的好奇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踏入书法艺术殿堂。

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体、字帖少年儿童书法学习在入手方面,大抵有一个原则需要牢牢把握,此即是兴趣培养与技巧学习。只有选择易于掌握,同时具有一定技巧法则的范本,才得以使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如汉代隶书《乙瑛碑》,其用笔的起伏变化较之唐楷要简单许多,结字规范,整体的大章法也非常秩序化,并且深具古雅气息,它极适合于少年儿童作为学书基础。

由上所述乃知,关于少年儿童的学书启蒙入手方面,唐楷,汉代的标准隶书、秦代小篆都可以作为学书切入点,再辅之正确的诱导,少年儿童书友们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当是可以预见的。

另外,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古代经典碑帖开始,字帖是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最好的无言老师,选择极佳的字帖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书的过程中会起到关键作用。在古今众多的碑帖中,选择一本终生受益的字帖,其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首先必须是古代名家的经典碑帖、公认的最佳习字范本。其次要版本佳、印刷好。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初学。如楷书的传统教学,一般以颜、柳、欧、褚为主,学习颜体以学习《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为主。柳体以《神策军》、《玄秘塔》为主。欧体以《九成宫》为主,褚体以《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为主。选择时要因人而易,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绢秀的女孩,硬要她去学习粗放厚重的颜体,她一定会因不喜欢而学不好。反过来一个性格直爽的男学生,让他去学习绢秀的欧、褚等风格的书体,可能很难进入角色。所以,选择字帖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性格、气质,它是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持久的原动力。

3充分发挥临摹教学的优势

学习书法,首先从临摹开始,这是书法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独特方式,书法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对字帖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然后进行临摹,摹帖得其形骸,临帖得其神韵。临摹碑帖的初级阶段是形似,高级阶段是“神似”。形似是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凡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临习碑帖上下功夫。而达到形似是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所谓“形似”就是在掌握一般临摹方法后,通过观察理解、记忆、体悟后,做到对字帖风貌初步掌握。形似就是做到准确临摹,临得越象越好,甚至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样才会收获颇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对临、背临、意临和读帖的技巧。同时,教育学生在临帖过程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体悟临帖的奥妙,为“神似”奠定良好的基础。

“神似”是临帖的高级阶段,这时临帖已趋于成熟,所谓“神似”就是指学生在分析临摹的基础上把碑帖的神韵高度提炼概括,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神似”是在形似的基础上逐渐达到的一种境界,“神似”在临帖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和意义,古往今来,各代书家在追求“神似”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只有“形神兼备”才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路。

4进行书法创作,交流展示,激励提高

儿童学习书法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试着练习创作,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我觉得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书法作品常见的形式、类型和尺寸比例、章法、行款等。可让学生采取临摹式创作和集字式创作。以临摹为创作依据,让学生在临帖时,按作品的格式去临帖,然后题款钤印,以此增加学生的创作意识,通过临摹创作使学生把握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体会创作过程中的技巧、方法、以及风格,为日后更深入准确临摹碑帖提供依据。

集字式创作也是一种书法创作的极好的方法,确定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后,以某一碑帖为创作风格依据,在此碑帖中寻找与内容有关的字,把它逐字练熟,碑帖中没有的字采取“偏旁部首拼凑组合法”合成此字。书写作品前,最好先设计一小草稿,安排其章法、确定题款钤印的位置等,满意后,再进行创作,这种方法训练后可以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形式风格的能力,反过来对碑帖的理解把握会更加深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任何一门艺术,如果视野不开阔,见少识浅,必将停止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少儿书法大赛、展览、观摩,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讲评展品中优秀的作品,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积极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

总之,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要有程序、有步骤的进行,这样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及时了解书法发展的动向,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接受新信息,不断提高欣赏水平,从而使中小学的书法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少年宫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