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音乐走进课堂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乡土音乐走进课堂之我见

周建勤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周建勤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怀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背景下,更是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注重本地乡土音乐和小学音乐教学的相融合,通过乡土音乐教学让学生更能够懂得音乐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乡土音乐的把握认识家乡,并且通过乡土音乐的正确引导和把握,更好的让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教学课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乡土音乐的挖掘,和小学音乐相结合,利用乡土音乐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构建新时期背景下高质量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关键词:乡土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美化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当中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些功能是其它教学科目所欠缺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得到了重视,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每一个地区的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教师要想更好的让学生把握音乐,在音乐当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就必须要充分结合乡土音乐,利用乡土音乐的特点和地域性使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切。

一、乡土音乐的内涵探究

乡土音乐作为地区性特点,具有较强的音乐元素。音乐中包含了该地区社会民俗以及经济发展的历程,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史资料作参考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音乐价值。所谓的乡土音乐主要是指在区域性民间广泛传唱的音乐内容,这种音乐通常是由当地广大的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音乐除了具有区域性以外,还有口头性、群众性以及即兴性等特点。比如云南地区的对山歌、贵州的花灯以及其他地区的童谣、九连环、龙灯等等都是乡土音乐的具体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将一些适当的区域性音乐引入到课堂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对音乐的接纳程度更高[1]。比如童谣《新年新头》《山歌》、《韭菜开花一杆子心》等等乡土音乐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这种乡土音乐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期望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措施探究

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乡土音乐,将这些乡土音乐用恰当的方式引入了课堂当中,实施有效的乡土音乐教学。

(一)积极的挖掘乡土音乐素材

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有大量的乡土音乐素材。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挖掘适当的乡土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主观的、有意识的接触更多的乡土音乐,使乡土音乐的素材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比如每到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庙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等等,这些就是乡土音乐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观摩参与这些活动,进行乡土音乐的收集。比如童谣《新年新头》这首乡土音乐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迎新春》这一章节的内容,将这首童谣和《新年好》、《过新春》、《狮子舞绣球》等歌曲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也凸显出乡土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

(二)将乡土音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联系

前文说过,乡土音乐具有较强的区域性,这也就意味着,该区域的学生都能够接触到这一乡土音乐,至少对这种乡土音乐较为熟悉。由于小学大多是乡镇上的小学,学生的区域性集中较强。因此,这更有利于教师将乡土音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通过学生对乡土音乐熟悉的特点,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学习,并且在乡土音乐当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氛围和变化,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氛围的乡土音乐教学课堂。

结语

总的来说,乡土音乐作为新时期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素材,工作者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意识,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挖掘身边的乡土音乐和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音乐的教学氛围更加浓厚,乡土气息更加浓厚,从而不断的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发展,不断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全双华,黄玲.乡土音乐资源与小学音乐教育融合创新探讨——以广西梧州疍家歌为例[J].广西教育,2017(23):176-177+186.

[2]苏畅.常州地区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与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