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读写结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立足读写结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洪波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浙江省2017届英语高考改革,出现的新题型中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尤其引起关注。无论是续写还是概要,都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作为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的高考,《考试说明》卷首就提及,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以读促写,反之又以写促读,读写相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不失为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一、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体验、探究语篇主题下词汇和句型的使用,通过实践运用内化为自己的新知识构成

毋庸置疑,阅读文章作为语言的载体,是学生为写作积累词汇和句法结构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操作,方式值得探讨。单一的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无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呼唤变革,教师需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王蔷,2016)。

以2015年全国卷II的B篇阅读理解为例。该文为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讲述了不同的就餐环境和方式对食欲和食量的影响。在这一主题下,全文出现了好几个与“进食”有关的表达,如eat,fuelone’sappetites,consume,makefoodappearmoreappetizing,makesblesshungry,takein等。如果仅仅向学生指出这些表达,要求他们积累以备后用,效果估计差强人意。笔者注意到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字数恰当,让学生就此文进行概要写作。学生在概括四种减少食欲的方式时,不可避免要用到以上提到的词汇表达,且为了避免词汇和句型的单调重复,对这些表达进行了再加工。通过学习、研究、运用,这些词汇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在了学生的写作词汇库中。

二、以写促读,引导学生主动梳理文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把所学运用到写作中。反过来,教师也可以通过写作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章,获取信息、梳理整合,从而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侯兰华,2005)。

再以上述2015年全国卷阅读理解文章为例。前面提到该文结构清楚,全文五段,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起,后面四段四个分论点,每段段首就是主题句。然而,这几个主题句写得含蓄抽象,单独拎出来让人不知所云。比如第四段主题句为Don’tforgettheclock-ortheradio。全段论述就餐速度影响食物的摄入量,建议可以放点舒缓的音乐来放慢就餐速度,减少食物摄入。学生要概括好这一段,光看主题句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再度仔细梳理段落内容,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主题句如何由后面的细节支持论证,弄清楚主题句中clock和radio的具体指代,从而正确地概括这一段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了,也锻炼了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得到加强。

三、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组织结构,感受英语文章的修辞模式,促进汉语思维的正迁移(赵登明,陆春梅,2012)。

根据美国学者Kaplan(1966)的对比语篇修辞理论(转引自赵登明、陆春梅,2012),文章的段落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作者的思维方式,英美人呈直线型思维方式,而东方人呈螺旋形思维方式。

赵登明、陆春梅(2012)就此做过中国学生与英美本土作者议论文的对比语篇分析,发现中国学生构思谋篇中存在主题句缺失或不在段首、结尾段缺失或没有重复主题等问题,据此指出中国学生因受螺旋形思维方式的影响,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含蓄迂回,主题不显。这是思维、文化层面而不是语言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组织结构,可结合一定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后模仿,在模仿中强化。

比如人教版Module8Unit2中Thereturnofthedinosaurs一文,是相当典型的体现英美人士直线思维的文章。文章第一段导入话题,第二段就清楚表明自己的观点:Thisiseitherimpossibleorunsuitable(tobringdinosaursbacktolife)。然后以一句Therearemanyreasons总起,罗列三个理由,最后一段总结Thechancesofdinosaurseverreturningtotheearthismerelyadream,呼应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主题句的位置,探讨结尾段的作用,分析文章的谋篇方式,直观地感受西方思维下的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拟类似的话题,让学生侧重文章结构进行仿写。甚至可以在读前布置写作任务,读后再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对比、评价自己的两篇习作,感受不同的结构谋篇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长期坚持这种做法,相信学生能逐渐自然地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解读文章,也学会用直线思维方式去构思自己的写作,实现文化与思维的正迁移。

四、结语

英语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语法的积累,不是单一的读写等技能的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到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四大核心素养的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葛炳芳,2016)。开展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课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培养文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