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细节描写,让作文充满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学会细节描写,让作文充满魅力

康爱平

康爱平(大名县张铁集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1.让学生品读名篇的细节描写

中学课本选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名篇。其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丝丝入扣,笔笔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让他们体验细节描写给文学作品带来的恒久魅力。从而对细节描写有认同感。一部分优秀的小说,细节的真实和到位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寥寥几笔就能够画出人物,并使其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社戏》中有个写孩子们“偷”豆的片断。对这一片短的细节描写极其逼真。写阿发下田“偷”豆的动作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看戏归来,夜色浓重,“摸”的动作细节极其恰切。吃豆的动作用了一个“撮”字,形象描摹出孩子们用手指埝脱豆荚,挤豆入嘴的动作细节。凡有过吃豆经验的同学无不赞叹鲁迅先生的用词之妙。

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林黛玉进贾府》对人物的肖像细节描写可谓千古绝唱。王熙凤的“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使其刁钻、奸诈的性格无疑地暴露在读者面前。黛玉的灵秀、孤傲、脱俗气质,通过容貌描写跃然纸上,让人难以忘怀。

有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普通细节,也因作者的精心雕琢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中,北海亭面馆的十二号桌,是普通的一张饭桌,然而它成了“幸福”的桌子。这不仅因为母子三人赋予了十二号桌积极上进、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而且因为北海亭面馆里的老板夫妇在这张桌上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情。有多少读者通过十二号桌心灵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另外作为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心理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等,同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读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观察生活,捕捉细节

在充分感受名作细节描写无穷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悟生活细节。观察生活首先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从自然到社会,处处有令人感动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感受大自然的细节之美。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它除了赐给人类物质资料以外,还能给人以灵感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我们这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奇观异景。但即便是看上去似乎空荡荡的田野,假如能真正怀着激情生活,睁大眼睛去寻找,就能从平淡中找到惊喜:羞涩的野花,摇曳的小草,轻轻的白云,微微的凉风……田野的风光让你的心一点点开朗起来。如果在细心一点,你也许会聆听到种子的笑声,小虫的歌唱,大地的呼噜声……如果把这一切写进作文,那么你的作文也就有了泥土和阳光的味道。留心身边的每一处景色,关注季节的每一次轮回。大自然每一处风景都有自己独特的细节魅力。从中你能体悟到生命的意义。正如英国诗人布莱克所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学生、甚至教师总抱怨从校园到家庭,学生的生活太单调、太枯燥。再加上生活阅历不足,缺乏丰富的生活感受。实际上学生的每一天都在亲身经历着生活。而且有许多令人心悸的生活细节,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滑过了。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提升和美化生活的审美情感。莫泊桑早年向福楼拜学习写作,福楼拜要求莫泊桑以《牛车》为题写七篇文章,莫泊桑感到很为难。于是福楼拜对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对牛的态度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与饱着肚子赶路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你细加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也不难。”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留心生活的细节就能写出生动有物的文章。写记叙文“母亲”是一个老话题。为了让学生关注细节,我让学生观察母亲的手。从“手”入手挖掘生活的底蕴。有个男同学写道“母亲长年在一个私人五金厂里做工,天天与铁活儿打交道。双手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痕。这些疤痕带着岁月的印记,有的已经坚硬,有的还有新结痂的血迹。我第一次审视母亲那双伤痕累累,油迹斑斑的手。它们完全没有了女性的纤细与柔美。多少次我从这双手里接过钱时都觉得无所谓,但今天真切感受到了我接过的每一分钱都沉甸甸的浸透着母亲的血汗。”读这段文字时我流下了眼泪,为那位母亲的生活艰辛,更为学生感动的心灵。把眼睛投向生活,关爱我们的亲人,朝夕相处的同学,风采各异的老师。他们与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是否注意过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在你与他们的交往中,你也许有过喜怒哀乐。不失时机地把这些记录下来,就是一笔丰厚的写作素材。然后对其进行体味、提升,你的大脑会日渐充盈,情感逐渐丰富。从而从平淡中透视深邃,从寻常中发现奇迹。

当然生活的繁复多样,不可能让学生事事目睹,件件躬行。有些生活细节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作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还是写“母亲”这个话题。我曾经让学生回家翻一翻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看一看母亲年轻时的风采。好多同学都感受到了如今的母亲已没有了当年青春的容颜。从而联想到十几年的日月风霜,在哺育儿女、孝敬老人的生活琐碎中,青春一点儿点儿磨蚀,渐染上事事的沧桑。自然一种感恩的美好情怀油然而生,文章因细节的原因也显得深刻动人。

3.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生活细节

写好生活细节必须有丰富的词汇量,这要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最佳方法是借鉴书面语言。严格说,是借鉴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可以从课内外按体裁比例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范文,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必要时加以模仿创造。多读《中学生阅读》这样的精品杂志,引进诗文的活水,受到典范而精美的当代书面语言熏染和刺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作家精心铸炼语言的精神。文学史上不乏“苦吟”诗人。杜甫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是几易其稿而得的。至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苦苦思索更是传为佳话。唐弢在《作家要领悟语言》一文中说“一个作家如果在语言运用上没有苦闷,从来不曾对语言进行过斗争,我敢断言,他不会是一个好作家。”这话说得好!特别是他所用的“斗争”这个词。作为中学生他们在描写生活细节时也会遇到不少困难,那么就学着对语言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使描写准确,使文章形象、生动。为营造锤炼的良好氛围,我们提倡同学商量、讨论共同完成好一个典型细节的描写。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词语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