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赵贵缺

赵贵缺(河北省临城县东镇中学054300)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倡导。”在中招考试中也作为独立板块加以考查,它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它为师生们的教与学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但也因为它的新,许多教师还体会不到它带给我们的巨大改变和益处,因此不太重视;也有一些教师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迷惑而在彷徨。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高度重视、指导得力、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完成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任务,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教学中,不少的语文老师不惜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内的阅读教学,有时,一篇文章讲解四五节课,却十分吝惜花在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有时,任务布置下去了,学生们也作了些准备,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推托,甚至要等到学生提出强烈抗议后,才认识到学生是多么渴求活动。因此,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

二、掌握方法,激发兴趣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主题班会。

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譬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

三、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学习活动的选题应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具体指导与开展的操作如下:一是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二是指导学生依据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制订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或上网搜索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上“探索月球的奥秘”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一到两个关于月球的信息,内容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有关的格言、俗语,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又如在进行《马的世界》的活动时,我先对教材认真研读,确立了识马、说马、评马等环节,提前两周分小组安排了任务,让学生查找以下四个方面的资料:1.关于马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2.关于马的故事;3.关于马的歌曲和绘画;4.关于马的其他话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提议又增加了“关于马的古诗词”,并对个别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积极踊跃,为活动课的顺利成功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想上好每一次活动课还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整体安排,以避免草草了事的现象。

四、因地制宜,突显特色

综合性活动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开展,可根据活动内容需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亲身感受,既可愉悦身心,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石城是白莲之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我在开展“莲文化的魅力”这一活动时,总能得心应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赏莲——品莲——赞莲——写作

第一个环节,我把学生们带到荷塘,让学生自由赏景,之后再让学生口头描写荷塘美景。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亲自下塘采摘莲蓬,吃上新鲜的莲子,也感受莲农的快乐。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去采访当地的村民,了解莲的品种、生活习性、以及如何栽种等情况。这样,学生对莲就会有更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都纷纷吟咏所学的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第四个环节,把对莲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篇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家乡的莲子,也可以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次活动,同学们兴致很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重视过程,正确评价

我认为,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

(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2)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3)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4)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4)评价中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尊重伙伴,是否与人合作,又要关注讨论、交流是否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既要关注活动开展的进程,把握好每个环节,又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总之,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特别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更具休地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也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就一定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题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李瑞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08(3B).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