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胰头癌的疗效评价方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胰头癌的疗效评价方芳

方芳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胰头癌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吉西他滨联合放疗靶向进行治疗,观察组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00%、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胰头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吉西他滨;西妥昔单抗;放疗靶向;局部晚期胰头癌;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胰腺导管腺癌治疗主要手段,但许多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待体征、症状表现明显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可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仅10%~15%,且术后难以达到良好预后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讨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胰头癌的疗效评价,特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所有经病理组织检查,均确诊为局部晚期胰头癌,未发现远处转移情况,生存期超过3个月,无大量恶性腹水和恶液质存在,排除感染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伴随性疾病、哺乳及妊娠期患者;100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5±3.8)岁;其中25例患者伴随黄疸,29例患者伴随腹痛;ECOG评分:38例为0分,12例为1分;AJCC分期:29例为II期,21例为III期;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5.5±3.7)岁;其中28例患者伴随黄疸,27例患者伴随腹痛;ECOG评分:36例为0分,14例为1分;AJCC标准分期:28例为II期,22例为III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ECOG评分、AJCC分期等一般资料表现相近,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规检查,含血液检查、细针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内镜、多层CT扫描、PET-CT扫描、腹腔冲洗等;对照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放疗靶向进行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患者需提前6小时禁食;在体部负压袋上将患者固定在CT机下,患者保持平卧姿势抽真空,再对深度进行测量;保持平静呼吸状态,进行螺旋CT强化扫描,将扫描信息传送到放疗系统工作站中,对靶区和敏感器官进行勾画和标记,通过三维重建对肿瘤形态、大小及部位进行显示,确定肿瘤体积和靶区,常规分割分隔参数为1.8Gy(f.d),每周5次;总照射剂量最高为50.5Gy;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第1天、第8天给与吉他西滨,剂量为600mg/m2,1周期为21天;第2周期将药剂量调整到1000mg/m2。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西妥昔单抗,每周剂量为250mg/m2。

1.3观察指标,

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2]为依据,完全缓解:患者靶病灶完全消失,病理淋巴结直径缩小超过10mm;部分缓解:靶病灶基线水平及直径减少在30%以上;病情稳定:患者病灶低于缓减标准,也未出现达到恶化标准;病情进展:患者所有病灶直径增加超过20%,绝对值及直径增加超过5mm;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病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n=50)完全缓解0例(0.00);部分缓解19例(38.00%),病情稳定20例(40.00%),病情进展11(22.00%),疾病控制率39例(78.00%);观察组(n=50)完全缓解0例(0.00);部分缓解26例(52.00%),病情稳定21例(42.00%),病情进展3(6.00%),疾病控制率47例(94.00%);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²=10.6312,p=0.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胰腺导管腺癌属于恶性肿瘤,该疾病发病率高,恶化程度高、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据相关资料统计[3],胰腺导管腺癌5年内生存率仅5%。关于局部晚期胰头癌治疗,临床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许多治疗方案,虽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预后效果不佳。在现阶段,放疗仍是局部晚期胰头癌主要治疗方式,采取综合治疗模式搭配放疗进行治疗,患者生存率能得到极大提升。但放疗剂量不同,、病灶周围器官耐受程度不同,放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而目前关于放疗剂量使用,尚无明确统一标准[4]。吉西他滨属于辐射増敏剂,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与阿糖胞苷有许多相似之处,服用后受脱氧胞嘧啶激酶影响,产生活化反应,在患者细胞内代谢物会产生DNA,对核苷酸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减少细胞内脱氧核苷三磷酸酯数量[5]。但与阿糖胞苷不同,吉西他滨会对脱氧胞嘧啶脱氨酶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内代谢物产生降解反应,实现自我增效目的。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因此,吉西他滨也可以在患者化疗、放疗治疗时作为基础用药。西妥昔单抗属于是特异性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与多种癌细胞表面中EGF受体特异性进行结合,可对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及酪氨酸激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止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6]。西妥昔单抗耐受性较好,大多患者均可耐受,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白细胞数量减少等。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的100例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结果显示,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疾病控制率达到94%明显高于吉西他滨联合放疗靶向疾病控制率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治疗时,临床可通过吉西他滨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靶向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参考文献

[1]贾春怡,赵瑞峰.雷替曲塞联合吉西他滨区域性灌注术治疗胰腺癌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3-25.

[2]刘凌晓,王建华,王小林等.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13(3):202-207.

[3]武清,张家兴,钱建新等.手术联合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在中晚期胰头癌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15,32(24):1403-1405.

[4]韩庆领,陈剑华,霍忠超等.热放疗联合治疗胰头癌引起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47(19):67-68.

[5]王跃伟,雒建超,薛涣洲等.术中术后放化疗在中晚期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J].癌症,2015,22(5):520-522.

[6]王利民,王海玲,彭鹏等.三维适形放疗辅助外科减黄手术治疗进展期胰头癌[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6,16(5):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