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1

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

刘英豪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小学266700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抽象新知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例如: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在教学前,教师可在班里举行一次写字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写字比赛,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

又如:认识“面积单位”时,当用眼睛看、用图形重叠的方法都不能准确地比较面积大小时,学生经过思考,可能选择学具方格纸,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但当教师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面积却明显不等的图形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学生经过再次思考,不难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罗杰斯说过: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知识都教给学生,我只能创设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会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教师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场入手,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运动方式相同的游乐设施,把它们归归类,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再为学生创设一个“小鸭子吃水草”的童话情境,提出“小鸭子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水草”这一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感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又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教师设计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爸爸带165元钱去给小刚买一台97元的英语复读机,同时出示165元钱(其中有1张是一百元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买卖中付钱、找钱的过程,引导学生把“付出100元,再找回3元”用算式表示。通过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165-97=165-100+3”“165-97=100-97+65”的算理便不言自明了。

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教师应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分析街头巷尾打着摸奖旗号的赌博活动,让他们明确了“坐庄”者运用的就是可能性的原理,以后不会上当受骗。在学完“利息的计算”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别、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还会考虑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利息存入,还是两年整存整取?”该怎样存比较合算?有的学生还会选择购买国债。

又如,教完年、月、日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年历;教完长、正方形面积,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学了圆的面积后,让学生算一算家中钟面的面积;在学了平均数后,求求本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求文具盒的体积、墨水瓶包装盒的体积……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事例,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中,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