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几种错误倾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几种错误倾向

江保利

河北省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保利055550

【摘要】:探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值得思考的现象,它们以新课改的面貌出现,而实际上却是与课改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错误倾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说,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学生一旦失去“自主”,探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值得思考的现象,它们以新课改的面貌出现,而实际上却是与课改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

一、偏重探究形式,忽略探究本质

曾听过一堂《盐的水解》的公开课,在探究“盐的水解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某教师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提出问题:盐的水解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可能与盐的构成,温度及浓度等因素有关。

三设计实验:因为影响盐的水解程度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即首先确定同一种盐,比如CH3COONa,它的浓度相同时,其PH值随温度的变化,再保持浓度,温度不变,改用不同的弱酸盐时,其PH值的变化,从而分别得出盐的水解与温度,对应的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关系,然后分别设计几个实验。

四进行实验:学生根据如上设计思路做实验,根据条件改变记录现象。

五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①对于同一种盐的水解,温度升高,促进水解,再与水解吸热理论对比完全符合,②不同的盐其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

整段课咋一看,结构严谨,师生互动充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好,但我们只要仔细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他已经规定了每一步探究过程,这些本应由学生自己探究的活动,已经变成了教师自导的活动,学生只是根据早已准备好的实验用品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指导下的预定实验,他完全偏向于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与过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并思考取得知识,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

二、偏重个体发展,忽略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的一大优点在于其能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在探究化学实验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本身个体能力有所差异,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程度差异较大。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大量收集资料,广泛与组内成员讨论,在自身钻研与讨论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承担了探究任务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这部分学生无疑在这样的氛围下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且性格也偏内向,他们对课题的探究兴趣并不浓,甚至对课题的内容也是知之甚少,当然参与的也较少。他们往往成为整个探究过程的旁观者,自然也享受不到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我们教师如果不能针对这部分学生作好指导,协调及激励等工作,一味地迎合新课标,搞花架子,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结果,不注重过程,忽视群体的发展,或是对某个问题的深度、宽度还未来得及探究,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未进入状态,只有一两个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就草草收兵,就失去了新课程理念的实质。

合作教学应该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它一改往日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在合作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讨论、交流。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所谓“一言堂”好得多。独立思考应是合作教学的基础,合作教学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我们应该优化讲解的时间和内容,以便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鉴于此,我试着去改变自己,比如,对于水资源污染及防治的教学,我不在是一条条的罗列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先查资料,了解水资源污染及防治的有关情况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当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不用我多操心,在课代表的带领下利用课下时间根据个人的特长分组,有的写剧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进行角色试演,还自制了道具,集大家的智慧演出一个有模有样的短剧。经过这一活动,不仅仅使他们掌握了水资源污染及防治的知识,更让他们对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通过扮演活动的整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就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偏重单一结论,忽略探究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模式与科学研究不同,它更注重探究的过程,更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某些信息资料的整合,而在乎学生的参与,在乎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在乎学生一点一滴极细微的进步。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在向体系中加入某物质时平衡究竟有无影响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把握不准,比如:FeCl3与KSCN反应,学生可能不会从Fe3+与Cl-两个角度去考虑,此时老师可做适当的指导,则学生会豁然开朗。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别向FeCl3与KSCN的混合液中加入KCl晶体和NaCl晶体,溶液颜色如何变化,根据反应,有的学生解释,Cl-的引入使得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深;有的学生解释,KCl晶体的引入使得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谈到NaCl就很茫然。这时老师再演示这个实验,发现他们的颜色均无变化,说明同学们答错了,当学生的认知与事实产生矛盾时,大家都希望能找出错误的根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下,此问题即可完全解决。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参与过程的探究,一味地灌输问题结论,而不加以深入的引导,恐怕就只能是事半功倍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评价考核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时,不能只看探究结果,更应注重探究过程,应注意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

新课程的今天,探究式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主要模式出现在课堂上,但我们切不可忽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切不可谈到教学就是探究,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情境有选择的运用,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正确的合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