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芳

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071000

摘要:本文就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馆藏发展方向,在传统图书馆环境下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对比研究,探讨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可行之路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

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环境下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对比探讨,来说明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道路发展。

1开发网络资源,建设虚拟馆藏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方向[1]

1.1虚拟馆藏的形成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主要是以图书、期刊、报纸、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纸质和其他物理介质文献,也即实体馆藏为主;Internet网络化的发展,标志着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也步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网上信息资源必然成为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也就是“虚拟馆藏”,馆藏的完整含义已经变成:实体馆藏+虚拟馆藏。现代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呈现出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多元形式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虚拟馆藏是指图书馆没有所有权,只拥有使用权的,必须借助计算机和专用浏览器,通过网络的有效传输才能利用的本馆以外的一切可以获得电子信息资源。

1.2虚拟图书馆的特征

一是信息资源数字化:所有聚合在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管它是图书、文献,还是图片、音像资料,都必须经过数字化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二是传递网络化: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单位或个人计算机这样一种网络通道的传递,才能完成存取、检索与下载的过程;三是存取自由化:网络用户都可以自由存取网上资源,而不受时间、条件与数量的限制;四是操作计算机化: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传递、存取、检索、咨询与复制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五是资源共享化:凡是网络用户,不分国家、地区、部门和单位,都可以共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1.3虚拟馆藏和传统馆藏的对比探讨

虚拟馆藏和传统馆藏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

首先,并非所有的文献都能够电子化,一些纸质文献本身不仅是信息载体,还是文化载体,如古籍、档案、早期书刊、绘画、照片等,这些文献一旦转换成全文检索文献会失去许多原始文献特征,若制成图像文献,则要占据较大的存贮空间和传输信道;加上由于技术不成熟的限制,纸质文献数据化的成本也较高。

第二,如果没有虚拟馆藏,图书馆的馆藏就会相对匮乏,反之,如果没有图书馆传统馆藏的数字化,虚拟馆藏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虚拟馆藏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它数量庞大,时效性强,经济方便,各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经费实力,在知识产权法许可的范围内对可以填补实体馆藏空白的虚拟馆藏进行有形加工,增强自身实体馆藏的实力。

第三,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本身具有相对的含义,其中有的资源对本关来说是实体馆藏,而对于其他馆来说就成了虚拟馆藏,这部分馆藏是指在网上可供其他馆共享的那部分的数字化的文献;不管是实体馆藏还是虚拟馆藏,要提高其利用率,必须将二者合理转化,以实体馆藏为基础,借助网络传媒技术,将一些利用率高,又容易损坏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变成院内网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视听资源,学科书籍配套光盘等,对读者来说具有虚拟性,对本馆来说依然具有实际性,只要将其进行备份,保存在一些大的硬盘上,这些资源就变成了实体馆藏。

1.4建设虚拟馆藏的重要作用

虚拟馆藏将对整体文献资源建设产生影响,虚拟馆藏丰富了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基础。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环境中,各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将仅订购本单位利用率最高的文献作为实体馆藏,而依赖网上虚拟馆藏获取其他信息,最后形成各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特色化。这种特色化,与充分利用网上虚拟馆藏将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虚拟馆藏真正实现了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网上信息可以同时可以为无数用户共用,一个图书馆的网上信息资源可以成为多个图书馆的虚拟馆藏;网上信息广泛,更新快,且每天24小时都可以使用,使用者所需做的仅为检索,浏览和下载,并且还提供了建立个人本机文档的可能性。总之,对于处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图书馆来说,虚拟馆藏在文献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丰富了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所依赖是信息资源基础,拓宽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层次和结构。

2虚拟管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2.1图书馆虚拟管理的建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人类社会进入“虚拟经济”时代,虚拟管理首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得到应用,并且很快推广到各行各业,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特征也开始建立以知识作为整体运作的虚拟管理模式。虚拟管理是在早期馆际互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联机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查询等各种形式下的合作关系;它以数据、知识和模型的形式,通过建立交互式的网络通讯体系,支持分布式的,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开放的虚拟环境,将图书馆信息系统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

2.2传统管理和虚拟管理的对比探讨

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金字塔形,层级制,直线型,垂直式的组织结构形式;从上到下,一级领导一级,形成一条垂直式的指挥直线。这是一种结构化,固定化的单一管理模式,一些部门与读者无法交流,各部门人员也不关心图书馆整体功能的实现,只有少数人从事知识的直接传播工作,使得图书馆知识的功能不能成为主导功能。虚拟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方法,它存在于知识管理体系中的虚拟结构,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技术,需要能虚拟实现“人—机”协调的管理技术,将图书馆信息系统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第二,具有网络化的管理方式,能建立海量信息的加工处理,智能化搜索引擎等新型的统一用户界面,其运行方式是建立以客户机—图书馆—信息源构成的信息传递的三角形式;第三,具有集成化的管理信息,虚拟的各个合作图书馆或信息机构之间通过建立基于Internet的Web服务器共享信息,虚拟管理不仅能满足到图书馆来的读者,而且能为远距离读者服务,实现用户将图书馆搬到家,搬到鼠标所点之处的理想,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图书馆网络,通过网络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效益倍增,而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不能适应这种要求。

3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将共存互补

21世纪是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将共存互补,成为同时包含数字化与书本化收藏的一个混合体。传统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母体,虚拟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传统图书馆的分支、组成部分。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的实体,是信息空间,它附存于传统图书馆,依赖于传统图书馆,它靠传统图书馆不断收集、补充、更新、数字化信息。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充实了信息资源,拓展了服务空间,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反之,如果没有虚拟图书馆提供一个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在发展虚拟图书馆的同时,并不能认为传统图书馆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传统图书馆应加快数字和网络化建设;另外,要把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优劣互补,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胜春.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