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王俊霞

王俊霞

安阳县辛村镇卫生院(河南安阳455113)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66-02

为了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分期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同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训练。经过对60例偏瘫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步行恢复率达到80%,坐位、站位恢复率达到90%。由此可见,早期及时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在度过危险期后常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经CT确诊脑出血25例,脑血栓35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在42~75岁,住院时间20~60天。发病当日至1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2护理措施2.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2.1.1抢救生命,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1.2缓解偏瘫患者的心理压力,应耐心细致的开导患者,讲明该病的可愈性,使其建立接受治疗和康复锻炼的信心。

2.1.3做好基础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以及大小便排泄的康复护理。

2.2功能锻炼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及早帮助患者开始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

2.2.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是指为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方法:(1)仰卧位时肩胛骨应取于前伸位(肩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上臂外旋、稍外展,腕关节伸直,手指伸开,掌心向上,膝关节微屈(15°~20°)。(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角度<90°,肘伸直,手指张开,掌心向上。(3)健侧卧位时,患肢应有支撑,肩向前伸,肘伸直,不能垂腕,掌心向健侧。(4)踝关节均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内翻。

2.2.2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作双向两侧摆动,然后带动躯体向左右移动,注意转动躯体时,健手应握住患手随躯干配合头移动,同时翻转。当患者能进行翻身后,可逐渐训练由卧位转为坐位。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开始床头取15o--30o卧位,每2-3天增加10o,直至维持在90o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在床上能坐起后,扶患者坐椅子上做下列锻炼,把手前举、侧举坐1-2分钟,能坐稳时练习缓慢向前、后、左、右弯腰,逐渐争取多坐些时间,坐稳后扶床或桌子站起,然后再坐下站起反复练习.

2.2.3站立训练:双足分开与肩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伸展前伸,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护士坐在患者前面,双膝支撑患者患侧膝部,帮助患者重心前移,缓慢站起,先将身体重量集中于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渐延长.

2.2.4步行锻炼:当病人能站稳10—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开始步行锻炼.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前肢,护士站于患侧,患者健手扶手杖,嘱患者先出手杖,迈患肢,向患肢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者膝关节支撑,再迈健肢完成一个步行周期,接着可逐渐的上下楼梯,让患者下肢负重能力增加.

2.2.5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的康复护理,鼓励患者使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餐、排泄、大小便等,让患者用手指快速指鼻、拍手、写字等加强手的动作协调.语言功能训练应从最简单的语句练习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可同时配合朗读和书写能起到协同作用目的.

3结论

脑卒中是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期康复训练,使患者在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训练,预防和减轻关节挛缩,改善肌张力,避免各种废用综合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以上60例病例经过平均30天的康复治疗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达到80%,坐位、站位恢复率达到90%,且康复训练越早越明显.因此,对偏瘫患者应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2][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4):252.

[3]王新义.脑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的进展.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1,2(1):47.

[4]刘岩,李友莲等,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9

[5]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