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能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加强技能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陈涛

陈涛

摘要: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要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职业学校技能训练中现存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几方面剖析重视技能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适合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技工人才,是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石。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训练;教师;学生

技能训练是一门专业技能操作课程,职业学校在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该课程是教学的中心。技能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而且为学习专业理论和提高文化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重视技能训练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一、职业学校技能训练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探索科学的兴趣

技能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和相关工种及专业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课程中的直观情境,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迅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理解。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就会使技能训练课程展现蓬勃的生机。而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或协同合作,完成规定课题使其亲身感受到通过努力就会有收获,成功后使人获得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将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技能训练本身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如示范性课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探索性课题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分组训练中,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并正确思考后再进行操作,在实践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中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所以技能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而这些综合能力,是使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要素,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以更充分的运用,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技能训练旨在强化学生的“三个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依照“一年掌握基础”,两年“达标、强化”的目标进行。(2)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完成由模仿到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提出要求,由学生自己定制方案,自己操作,自己检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的能力。(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改革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技能训练既是科学知识又是科学方法,进行技能训练就要有刻苦、求实、严谨、进取、创新等科学的态度和作风。在教学演示中,教师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进行示范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技能训练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操作验证理论,也可以通过应用来充实、改进、创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和物质本身的规律。

二、技能训练中现存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课普遍较差,学习不很努力,在进行一系列文化专业课学习时,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厌学现象严重,进入实习阶段后,由于实习手段不完备,初始的好奇感很快就被反反复复、枯燥的实习内容所代替。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截然分开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技能训练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四个方面能力的问题。

(1)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掌握各种实习设备、工具和仪器来完成规定实习课题的能力,其核心内容包括:安全规范使用各种设备、工具和正确调节各种仪器的能力;

(2)手、眼、脑密切配合协调动作的能力;能否做到身体自然、协调、大方,操作动作规范,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

(3)按照专业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完成课题的能力;

(4)单独或协作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2.产生问题的原因

(1)主观原因:首先,职业学校在取消了入学考试以后,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不灵活。其次,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体认识客体时,往往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只从具体的过程和现象上寻求结果,没有从原理上、方法上分析,因而造成知识掌握不牢固或产生错误。客观原因:教材编排的因素,现行实习实训教材虽然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不能完全符合教学实际。其次,学校硬件方面的因素使一些专业没有充足的实习实训设备、工具和仪器,带来了诸多实习内容过于浅显,实习实训时间短、课题不能全部进行等问题。

(2)教师因素,非师范类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缺乏高学历、高技能的“学者型”和“双师型”教师;

3.解决问题的对策

职业学校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教材编排。目前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劳动版教材,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但具体情况存在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新整合教材。笔者从事多年的机电类课程的教学,如在《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课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常用低压电器与电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编排中脱节,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实习效果也不好。因而对该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首先把教材中常用低压电器与电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穿插进行,在学习基本控制线路中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用途及在线路中的作用,最后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事实证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原教材顺序的安排。同时增加了探索性的课题,使学生乐于实习,在实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对教学课题进行添加和删减,以建立起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使他们认识到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建立独立规范的技能训练场所。做为职业学校,应该深刻认识到技能训练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体系,而是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基础,做好技能训练,其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规范的训练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技能训练课程的物质保障,因此学校要建设独立规范的实习教室,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习教学条件与手段,淘汰传统落后的设备。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确保实习教学条件完备,设施保障得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辟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增加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授课过程中能更好地在理论教学与实习演练同步进行的方式下进行,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于在学校内部无法进行或进行困难的课题,可以加强外部联系,实现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特别是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获益。

(3)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因此,培养职业学校的教师可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进行:加强对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提高专业教学综合能力;提高实习教师的学历和理论水平,有计划的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招聘具有生产经验的技师、工程师和校内教师组成理论和实习双重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刘富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技工学校

邮政编码: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