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蔺丹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同感心的心理支持、认知行为干预、团体抗癌模式等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评估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估表(SF-36)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显示,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对躯体活动受限的恐惧,对癌痛的长期耐受,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1]。本研究为了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对干预组30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相应的特殊心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30例晚期癌症患者形成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疗效,为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0研究对象

2013年6月~2015年9月,选择西京医院60例晚期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5~65岁,均为癌症晚期;60例病人中肝癌30例,乳腺癌12例,肺癌10例,宫颈癌5例,淋巴癌3例。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0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首先,对对照组实施晚期癌症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内容为:

2.1同感心的心理支持

以同感心为基础,设身处地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并表达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2]。通过语言和行动向患者表明,尽管他们失去健康,不能自理,但是医护人员、家属永远不会嫌弃他们,会一直关爱、支持他们。

2.2认知行为干预

由专家向患者讲授有关癌症的发病,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由健康教育护士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着重讲解,帮助分析各种自理行为缺陷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使患者了解自理行为缺陷为正常情况。也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组建病友群等,给与患者正面力量。

2.3团体抗癌模式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团体抗癌模式。例如,在病区开展“癌症康复者对患者”的团体志愿活动,癌症康复者通过为其他癌症患者提供服务,使自己再次回归社会,从而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3]。

3.0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统计,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由表4可见,干预组通过采用特殊心理干预措施后焦虑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结论

本研究是在心理护理原则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对符合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干预,利用量表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通过给予以同感心的心理支持、认知行为干预、团体抗癌模式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孟华.晚期癌痛患者的抑郁情绪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086.

[2]黄丽,杨廷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2,

[3]ChristinaFaullandRichardWoof.PallliativeCare:AnOxfordCoreText[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10,25(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