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浅谈古诗词教学

赵清良

赵清良河北省峰峰春晖中学056201

摘要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让学生在课内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以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进而能够扩大赏析面,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古诗词整体感知意境培养兴趣

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诗歌创作不绝如缕。人们忘情于优美的诗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感世遣怀,哀伤民生之音。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辞藻耐人寻味。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在多年的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知背景,了解作者心路历程。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而且又是韵文,语言高度凝练,寥寥数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思想感情等,所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及时代背景非常必要。如李白陆游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感慨: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的不幸及忧国忧民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的经历;岑参、范仲淹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坎坷辛酸;辛弃疾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的叹息:李煜由帝王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无奈等等。了解了作者的主要生活经历,那么对诗歌的内容、意境及作者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而这些诗都富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的语言含蓄蕴藉,凝练隽永,富于节奏感和流动感。要准确的掌握这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创造,体会诗歌的情感,首先是从整体出发而感知。通过反复吟诵以感悟,激荡人的心扉,引发心理的共鸣。古典诗词更是如此。例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首先教给学生的并不是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而应该是诵读。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自由读、千别读、小组读、配乐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知诗词寄予的情感。而情感的体验,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初中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所以只有通过慢节奏的反复吟诵,以捕捉情感信息。如果他们能感悟到诗词意境幽远,物象萧瑟,情感深沉即可。

其次,通过反复吟诵,领会意境创造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取舍。作者笔下的十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月、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和一个“断肠人”,构成了一幅悲凉、肃杀的画面,画面中的景物与人相互比照而存在,通过映衬而交相生辉,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典型环境中的悲凉气氛,才能更深切的体会到人物惆怅、孤寂、无依、难耐的情思。所以,表现特殊境遇之下人物复杂感情的诗篇,必须从全诗整体去感知,而达到整体感知的有效途径,莫过于反复吟诵。如果教师以讲代诵,那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1)扣住古典诗词中的实词,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郊野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2)借助古典诗词中韵脚、韵律知识体会诗歌流动韵律的音乐美,很典型的例子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本无所谓音律,但“无边”与“萧萧”组合在一起,把大自然的不可违逆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这类诗,使人情感愉悦,心境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美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何须做因译而败义的无用功呢?

3.透过表象,提炼意境。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可以说一首好诗或者一首好词一定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诗就是接触作者用语言文字创造的形象,而加以再现,从中领略其美之所在。换句话说,意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但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创造,往往不是一眼就能透视出来的,常常表现为意在境后,或者说意在象后,这就需要反复斟酌,仔细品味。

4.延伸拓展,培养诗趣。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杜牧《泊秦淮》,你是否还知道其他忧国忧民的诗或诗句;你还知道杜牧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牧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历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