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模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论高中数学模块教学

聂代祥

聂代祥

〔摘要〕模块课程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构成,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所以,实施高中数学模块教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数学模块教学的认识并做好适合自己的数学模块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观念模块教学

数学模块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许多的不同。所以,应如何实施模块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参与并指导了一些地市的高中数学教师的模块教学实践,故有几点感想和意见,在此愿与广大数学教师交。

1树立模块教学的思想

1.1数学科目的设置既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具有动态性和时代特征。数学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数学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数学模块既能体现数学教育的连续性,又能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时代特征。且能及时更新学习者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知识。

1.2数学模块的设置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数学每一模块的设置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利于实现模块中各知识点的统整,实现领域沟通,也有利于学生从事专题探索。

1.3数学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沟通。一方面,数学模块中的主题内容应注重问题情境和社会生活的背景素材;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课题学习、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学习报告等活动将社会生活中的课题纳入学校的数学课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体会出生活处处有数学。

1.4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作用。实施数学模块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和自身的成长;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挑战。高中数学课程采用模块形式实施教学。将给教师以更大的自主和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形成灵活开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方式。但同时,数学模块的设置将会使每一名教师面临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模块教学的问题。因此,它将带来新的竞争,影响到教师形象的重塑和教师教学地位的重新确立,促使教师资源优化组合。

1.5数学模块设置与教学将为学校有特色发展创造条件。数学模块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优势的场地、教师、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并可自主选择和开发数学选修课程模块。因而会逐步构成不同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模块的设置与教学将为各学校之间带来强有力的竞争。所以,数学模块特别是选修系列模块开设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学校将来的生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利用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校有特色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良性可持续发展。

2模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摒弃只注重定义、概念、结论、忽略过程的教学。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更多地鼓励学生通过指数的运算性质的复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类比、计算、猜测等方法去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而不是直接给定对数的运算的性质然后再不断地进行机械训练。这样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也是出乎我意料的,不再象以往学生到了高三还无法好好地记住运算性质,今天练了明天忘。但学生对自己推导得到的运算性质就不一样了,他们能更加理解运算规律,熟记运算性质,熟练运用性质。

2.2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过往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而忽略学生的认识水平。对一些问题的引入常常单刀直入,使学生感到很突然。如在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直观上得到图象的“上升”“下降”的特性。再结合所熟悉的二次函数从两个变量的关系初步得到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最后进一步归纳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充分符合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

3在模块教学中要适当插入“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如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通过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影响。这一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其基本观点从微观的角度为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3.1知识观。知识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最后的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将不断地得到修正、完善,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这种解释或假设依赖于具体的情景以及学习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知识包括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非结构性知识是指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或经验。

3.2学习观。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0。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学习是个体在情景化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和倾向力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判断、选择和处理,从而建构起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

结语:模块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模式。所以说,不同的学习领域,不同的模块类型,不同的单元主题,会有不同的模块教学实施方法。有时,有些意图是好的,并且课堂的设计也是科学的,但碰到具体情况时却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因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掌握其方向,把模块教学工作落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参考文献

1柳斌等.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0

2霍小江.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9)

3郭永发.工科5高等数学6模块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