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高艳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国际金融史上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际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同样存在,深入剖析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根源、探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资金来源已从国家供给制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规定,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逐步放开,2006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将取得国民待遇。今年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激烈竞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选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严重偏高,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成为金融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现状,都是因为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虽然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环境的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消化不良资产,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只有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努力才能实现。下面就对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

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信贷是互为反馈的过程;银行信贷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手段。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经营战略目标。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只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大量而且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其偿还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经常经营不善、亏损,甚至破产,使得贷款的偿还失去了经济保证。企业的贷款在逐年增加,而每年贷款的盈利能力在日益下降,企业的还债能力不断减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企业贷款一方面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的还贷能力不断减弱,这就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根源。

(三)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一般机理

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也是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其化解手段也只能是通过设计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及通过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及时防范风险的升级。然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特殊原因是在没有外部冲击,在经济转轨时期逐步形成和累积的,其核心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摩擦和风险的转嫁而形成的,造成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在体制转轨时期得以放大,其生产和防范并不适合于完全规范条件下的研究,而应该放在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从体制性风险的角度去梳理和研究,因而有必要专门研究不良贷款形成体制性原因。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构思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去啊年分析,综合国外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有效措施。

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我个人之见,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案,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一)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为一行的时候阶段打一个坚实的基础,主要侧重于政策和经济环境方面。首先要理清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相配套,及时清理和摆正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商业银行不良贷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要逐步取消对银行和企业各项或明或暗的补贴,同时,不断减少直至消除银行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银行、企业的管理应该由行政命令式直接管理转向简介的经济手段调控管理;逐步取消信贷计划,取消银行对企业的各种潜在的补贴,比如,贴息、低息贷款等;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地位的经济伙伴关系,由银行自主进行信贷决策;政策性贷款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

(二)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实施阶段

在上述的准备阶段的工作完成以后,即可以开始实施阶段的工作。实施阶段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组建解决银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联合机构。该联合机构由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在不同的地区可以设立相同功能的分支机构,直属机构由总部领导。该机构依法授权负债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该机构享有独立的决策权和依法执行权。由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组建这一机构,旨在有效地协调三者的关系,使其共同参与,齐心协力解决这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提供可选择的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法;贷款冲销、贷款重组、债务转换、破产清算等。根据对企业审计的结果,从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各种方法的选择,必须非常谨慎,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强化监督,确保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案的顺利实施。为了保证银行不良贷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依照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有关法律,本着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案的实施准则,对贷款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对不负责任、执行不力的单位给予惩罚,确保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案贯彻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一)我国在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不良资产技术上的剥离与自我清收相结合的原则

必须把不良资产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分离出去,从而使商业银行立即获得一个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但商业银行绝不能对分离出去的不良资产撤手不管,而应尽可能协助清收。

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解决与国有企业脱困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在处理不良资产时不能单纯从银行出发,而要重点考虑如何处理国有企业债务以及可能引起的人员下岗对社会稳定冲击的社会安定问题,而不单纯考虑银行的金融风险问题。同时,也只有把清理不良资产和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结合起来,使得国有企业竞争力大大提高,国有银行的经营环境才能根本改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银行的金融风险才能真正化解。

3、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清理与国有银行机制转变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进行的改革所带来的是游戏规则的重大改变。只有在解决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的同时,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才能根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否则旧的不良资产解决了,新的不良资产又形成了。

(二)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1、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在体制方面的原因

我们必须彻底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需要推行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加强市赤控和市场约束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机制。

2、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在政府方面的原因

国家应实行财政注资和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注资的数量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产处理方式的选择和资产处理的效果。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国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因素形成的,而且国家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国家财政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该注资的注资,该担保的担保,积极配合资产处理和资产证券化工作,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银行本身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

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而且要根据资信等级对贷款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将贷款总额确定在可控范围之内。

4、从企业方面来说

以现状分析,大企业正日益通过证券市厨行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下降,而以往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大企业。因此,面对这一状况,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尤其要加强对农户的贷款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尤其是要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还可加强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进一步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努力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孙东升、徐建鹏.《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接收和处置环节中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监察2006年7月刊.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2000年.

[4]王都富、刘妤洵.《从金融外部性视角分析不良资产与金融脆弱性》,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高艳(1985.05-),女,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陈店乡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现居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金融学,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