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堂创新教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索课堂创新教育模式

林晓辉

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是其生长点。实行创新教育,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实验法、调查访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上必须实行一系列改革,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根本目标和内容、教学中的师生地位、教学手段、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的人际氛围、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在这些方面我们都作了一定的学习研究和实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实施创新教育,要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摆脱狭隘的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因为思想品德课是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意志的一门主要课程。

二、实施创新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传统教育的目标偏重于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必须改革。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扎实优良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包括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无论何时都是知识、觉悟和能力的统一。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总目标下,它特别重视思想品德素质,因为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创造性素质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天职。

三、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必须转变

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严重束缚。创新教育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学习。关于这个间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保证学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自主权,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必须尊重和保障学生的自主权,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这一教学要素为核心,调动其他一切教学要素,优化教学要素的配置,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以有效实现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教学中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独立自由地积极思考和操作,努力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创造的能力等。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性的发挥,首先依赖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学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情感自如地、自由地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格和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但不是“主宰”,而是组织、引导、服务。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教学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助产士”“催化剂”的作用。

四、实行创新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创新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包括:情感教学原则,高度重视培养创造性个性原则,智能并重、以能为本原则,探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原则等。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对培养创新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具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创新的现代化技能基础。

3.可以大大延长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展学生的时空维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创新。

4.有利于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因此,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用现代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能例外。

五、教学环境必须转变

实施创造性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有一个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不然,创新教育的阻力是很大的。

1.必须有一支创造型的教师队伍,必须有一个创造型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懂得创造性教育理论,具有创造性教育的观念和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教育的策略。要通过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创造出一个创造型教学的局面,否则实行创造性教育是不可能的。

2.必须有一个创造型的学校管理队伍,以及创造型的教学管理工作。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队伍,要掌握创造性教育的理论,使学校具有创造型的教学管理工作,以更好地领导和支持创造型教学。

3.要有一个具有创造性教育观念、能无障碍学习的学生队伍,以适应创造型教学,习惯于创造型学习。我们在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验中,就产生过因部分学生观念不适应而部分地中断实验的情况。

4.实施创造性教育,还必须有一个创造性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使创造性教育有着良好的学校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