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工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汤洁陶汉中

汤洁陶汉中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

【摘要】本科生就业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使一直是就业生力军的工科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也不得不适应市场、转变自我。为了帮助他们,学校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而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到底在想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和帮助?为此,我们面向热能专业2008、2009、2010三届毕业生做了就业意向的调查,并与前六届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教学改革提升本科就业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003-03

就业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针对本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然而作为就业主体的本科毕业生们却越来越让学校头疼,精心准备的就业指导,参加的人寥寥无几;好不容易联系的用人单位竟无人问津……本科生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需要的到底是怎样的指导和帮助?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的各项工作,我们从2008年起面向我校热能专业2008、2009、2010三届毕业生做了就业意向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本科生就业所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出问卷166份,回收149份,回收率近90%,其中男生143人,女生6人。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第一意向就业地域的选择

.

由图1显示,学生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比较集中,其中选择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2%之多,选择去其他城市的占12%,包括北京、天津、合肥、大连以及国外,而选择去西部、苏北、中部的仅占总人数的2%。

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对本科生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学生服务基层、吃苦和奉献的意识淡薄。

2.第一意向期望月薪

.

由图2表明,对于期望月薪选择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64%,其中期望月薪为1500~2000元和4000元以上的分别占20%和16%,没有人选择期望能够月薪在1500元以下。然而学院近6年来,绝大部分签约学生的就业薪资情况却基本稳定在1500元这个水平线上下,2008年时大部分在1500元以下。可见本科生们对自己月薪的定位偏高。

3.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

.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考研或国企工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和20%,只有少部分人选择集体、合资、其他事业单位或者自主创业。很多人在选择考研的同时也做了就业的准备,也有部分同学做了多项选择。

可见,本科生在自己前途的选择上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但依然改变不了传统观点对他们思想的束缚,竞争和创业的意识不强。

4.期望就业单位的规模

.

由图4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人数超过100人的较大或大规模公司就业,大部分人认为在大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学到更多的东西。

虽然学生就业呈现越来越理性、现实的一面,但墨守成规,不愿迎接挑战和机遇,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5.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由图5的统计表明,有65%的同学会以个人的发展空间为主要择业因素,只有部分同学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待遇,更多的同学在选择个人发展空间作为第一意向择业因素时,同时选择了个人兴趣爱好作为第二择业因素。

可见,短期的经济利益已越来越不是学生就业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他们更多地把眼光放到了长远发展上去。

.

对于期望所从事行业的选择,由图6可以看出,有72%的学生还是期望从事本专业相关的设计、研发类工作的,只有14%的同学期望从事销售或其他工作,包括管理、金融等。

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工科学生还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不考虑跨专业就业。另一方面也表明热能专业在学生中还是有较高的认可度。

7.在学校的学习中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项调查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业余爱好、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社交能力9个部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业余爱好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外语、创新和社交等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每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个别同学认为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

此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在近几年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初现成效,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校园中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初步具备适应社会和参加工作的能力。

8.其他相关调查的汇总

本次调查中,学生对于热能专业的学习还应该增设哪些内容、学校学院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于就业指导讲座内容的设定以及为适合职场需要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和应加以改进的地方均做了详细认真的回答。整理归纳如下:

(1)觉得本专业学习中还应增设的内容:①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②汽轮机、发动机、新能源等课程的开设。

(2)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还应加强的方面:①口头表达能力、业余爱好的培养;②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以便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④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

(3)对就业指导讲座内容的要求:①就业前景分析以及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②社交礼仪、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③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适应陌生的环境;④公司的相关信息及目前本专业的需求情况。

(4)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应职场、社会要求的方面:①专业知识不足、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够;②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待提高;③实际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加强;④心理素质欠佳,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此次调研的结果显示:现今热能专业的本科生们的就业意向还是比较偏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希望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且相对稳定、所在地域较发达的工作,他们觉得大学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能力,但由于许多都是在校园中的历练,真正与社会接触仍然较少,在他们走上职场时,还是普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和对自己缺乏实际应用技能的担忧。

二调查结果与前六届毕业生实际情况的对比

我校热能专业于2000年正式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由于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到2010年底才完全结束,我们将2004~2009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情况进行了统计,如图7所示。可见,热能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比较良好,一般在毕业生6月份离校前,严格就业率就可以达到85%以上(其中考研率一般在1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应该属于就业很好的专业。薪资待遇基本稳定在1500元左右,出国、创业的人数凤毛麟角,每届最多只有1~2个人,具体就业单位主要是一些大型国企或相关的化工、机械类厂家,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大部分就业地域为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目前,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反馈良好,认为我们的毕业生相对踏实肯干,基本能达到单位的用人要求,但也偶有提出学生在某些专业课及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不足。

.

通过本次调查,与前几届的实际情况相对比,不难发现学生对就业薪资的期望相对偏高;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盲目追随大流,期望可能和现实有较大偏差;从岗位的选择与择业因素的考虑上,绝大部分学生更重视自我的发展,选择相对理性;但现在的学生吃苦、奉献观念淡薄,惧怕竞争,眼高手低,对自身所学和所受的教育信心不足。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需要学校在平时善加引导,在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多结合实际和个人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服务基层的奉献意识,真正实现大学生的价值。

三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就业

通过本次调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现今就业主体的一些真实的思想状况,和现实情况的对比,也证实了调查的可靠性。就业工作的根本不应只是就业率简单的数字,学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更应是我们关注的关键。第一份工作的正确选择关系了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少走弯路,尽快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学校和社会对待就业工作应该更加的人性化、现实化和规范化。

1.加快高校本科教育与社会同步化进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一向是工科生的优势所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大多希望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而他们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又非常地不自信。用人单位也表示一个本科生到企业至少要培训3个月才能正式投入工作。高校虽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跟进的速度却非常地缓慢。对于这个矛盾,高校应尽一步加快与社会同步化进程,在详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免去许多的繁文缛节,尽快将成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加快“第二课堂”各类平台的建设,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求职能力。如今的用人单位希望所招聘的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反映工科生对自身综合的能力普遍存在忧虑。为此,学校应加快“第二课堂”各类平台的建设,注重实效性,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加强对工科生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社交与表达能力等各类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其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积极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就业指导的开展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在就业指导中获知就业前景、面试技巧及社交礼仪相关等知识。而现在的就业指导普遍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大课堂授课的多,小课堂实践的少……为此,学校不仅应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提供给学生科学、先进的理念,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实用性较强的就业辅导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项工作应该系统化、规范化,新生一入学就可以开始,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理性、积极、主动、自信地进入就业市场,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实现求职目标。

4.注意细节问题的把握和完善,全面挖掘资源

就业工作需要做实做细,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做好评价推荐工作,推荐材料填写确保准确客观,就业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畅通,就业程序的办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时刻本着一颗为学生服务、对工作尽责的心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上的问题。在利用好学校和社会各个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对于学生骨干的培养和利用。学生即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根本。学生干部一直是就业信息畅通最有力的保障,而在学生从众心理和惰性的影响下,一个带头人的出现往往会给应聘现场带来意想不到的火爆场面……而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平时细心的观察和引导。就业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我们必须把握好学生这个就业的主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