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吴长武

吴长武(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5452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43-02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穿刺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l级恢复良好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V级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术组,经统计学分析,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术可以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死率,适合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关键词】微创穿刺术小骨窗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其治疗的根本措施在于尽早清除血肿,最大限度提高存活率,降低重残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较传统开颅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强、术后恢复快且费用相对低廉等优势,故得到广泛临床运用。笔者所在医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38-79岁,平均56.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30~60mL,平均46.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9例,脑室39例,脑叶12例;人院时意识情况:意识清醒25例,意识模糊46例,浅昏迷9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70h,平均33.4h;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穿刺术组40例,小骨窗开颅术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

1.2方法

微创穿刺术组40例患者,以CT片所示血肿中心做穿刺点标记,确定进针方向,尽量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术前头颅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后,钻/锥透颅骨至硬膜外,切开脑硬膜,然后用带导引钢针的14F引流导管往血肿中心穿刺,当管头端深度到达血肿中心后,拔出导针,用5mL注射器缓熳抽吸血肿液态部分,直至出现明显阻力时停止抽吸,引流管末端接上三通管及一次性颅脑外引器。对固态的血肿每日进行2次注药、夹管、液化引流。定期复查CT,确定拔管时间。小骨窗开颅术组40例患者,全麻后,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进行头皮切口定位,尽量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头皮做长4cm的直切口,全层切开,用乳突撑开器张开切口,颅骨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约3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进入血肿腔,直视下清除血肿,对于小血管活动性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若为渗血,可用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止血。术后,血肿腔内常规放置引流管,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程度,确定拔管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注意保持血压稳定,预防颅内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必要时尽早行气管切开。继续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的生存状态。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1月后,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总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一次。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六个等级,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微创穿刺术组基本痊愈24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92.50%,小骨窗开颅术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l8例,进步9例,无变化6例,有效率6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3226,P<0.01);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月后

微创穿刺术组4037.4±6.216.3±4.58.3±2.1

小骨窗开颅术组4036.6±5.826.5±7.316.2±3.4

T值0.45738.634112.5372

P值>0.05<0.01<0.01

3讨论

在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脑出血约占1/3,但其死亡率却居于脑血管疾病之首位,同时该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遗留患者约3/4永久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其病情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并且和血压急剧增高的程度,脑小血管的病理改变及患者全身状况有关。传统开颅术虽然可以清除血肿,但由于切口较大,对脑组织的牵拉重且创伤大,不利于周围脑组织的早期功能恢复,针对性不够强,不易于发现及处理病理血管,且术后容易发生再出血以及脑血肿[4-6]。

通常认为出血量在30mL以内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7]。但是,内科保守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再出血,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血肿的毒性作用,还可能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致残率和病死率。对于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时,要尽量清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因为血肿的占位效应是导致颅内高压和继发脑干损伤及脑疝,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是近年来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术式,均可以清除大部分血肿,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资料证实,微创穿刺术可以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死率,较小骨窗开颅术有明显优势。小骨窗开颅术较传统开颅手术而言是相对微创的一种术式,可以迅速清除大部分血肿,彻底止血,但该术式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视野窄小,操作复杂,无论多么“微创”,对患者的脑组织和机体都是一种比较大的创伤,这种创伤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清除血肿比较彻底的优势[8]。而微创穿刺术在局麻下进行,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恢复快、不受年龄限制、不易损伤血管及脑组织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适合大多数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陈神阳,焦德让.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4(26):566-568.

[2]ZuccarelloM,AndaluzN,WagnerKR.Minimallyinvasivethera—pyforintraeerebralhematomas[J].NeurosurgClinNAm,2002,13(3):349-354.

[3]张雪松,孙宝书.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北京医学,2006,28(3):167.

[4]廖侠,陈和军.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4):356—357.

[5]马天兰.45例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85-86.

[6]邓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68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78-79.

[7]李冬梅.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79-80.

[8]杜建新,凌锋,谌燕飞等。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血流术治疗治疗脑出血疗效的比对比研究。中国脑血管杂志,2004,1: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