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设置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诗歌意象设置浅析

徐超

辽宁葫芦岛市实验高中徐超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理解诗歌意象的设置。诗歌当中的意象分为传统式意象,这类意象在许多诗歌之中出现,形成了固有的审美特点。读者通过这些意象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情感。如柳意指惜别《忆秦娥》(唐李白)“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陵别”灞桥是秦代首都的门户,两旁长满了垂柳,人们纷纷折柳以送别远行之人。莲谐音怜意多指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菜篮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结合,虚写莲子即为恋子,清即为情。表达了采莲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寒蝉,秋天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场秋雨之后,蝉就会很快夭折,所以寒蝉多为悲凉的意味,《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寒蝉渲染了自己的凄然得思乡之情。像这样经常入诗的意象,考生应该多加注意和积累。常见性意象,照理说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描写的对象,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却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因而也就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之词》(唐代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贺知章写柳树首先抓住了树干的婀娜,垂字写出了万条枝随风飘荡的柔姿,突出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可以想象春风拂面下的作者心情是愉悦的;而白居易写柳则是用了嫩和金来修饰柳芽,用软于丝来修饰柳枝的轻柔和随风飘荡的姿态,来突出柳树的又软又柔的娇姿。来表现这样的柳树是需要人们来呵护的,这样就为后文柳树生长在荒园中不受待见做了铺垫。在鉴赏诗歌形象时应该关注到几个方面:一是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调预示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调一般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凄凉悲伤。《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不行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暗淡的天幕笼罩下,长满青草的坟茔在孤零零的立着,这种充满冷色调的画面无疑散发着一种孤寂凄冷。《绝句四首(其三)》(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读物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这首诗中,黄、绿、白、青这四种颜色构成了色彩鲜明的暖色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高兴。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感情的,诗人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于是万物有了自己的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彩通常表现在物象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歌之中藤、树、鸦、桥、道、风、马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但是加上枯、老、昏、小、古、西、瘦这些修饰语后,便使得他们有了各自的特点,夕阳西下,游子骑着疲惫的瘦马,慢慢行走在泛着黄沙的古道上。道旁枯败的枝藤上栖息着归巢的鸦,作者有意营造了十分荒凉凄清的氛围,从而表现了特定的羁旅之愁。

诗歌篇幅虽然短小,但是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在于它的精致,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将自己的情思,独具匠心的融进一幕幕所见的景物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