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临床分析

韩建秋王正德

韩建秋王正德

(新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新野473500)

【摘要】目的观察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效果。方法53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24h灌注,对照组术后1周灌注,比较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术后早期灌注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早期灌注吡柔比星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218-01

浅表性膀胱癌在膀胱癌中发生率较高,一般可以达到70%-80%,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近期疗效比较明显,但术后一段时间复发率比较高,可达60%-90%,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恶性增加或转变为浸润型。因此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化疗非常关键[1]。自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治疗,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复发,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l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53例,均经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男38例,女17例,年龄29~63岁,平均(51.1±10.3)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9±1.1)年。初发50例,复发3例。单个肿瘤49例,多发4例。肿瘤直径大于3cm40例,小于3cm13例。分级:I级29例,Il级11例,III10例,IV3例。TNM分期:Tis/Ta期25例,T1期22例,2期6例。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7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患者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STORZ型电切镜(电切100~120W,电凝80W),5%葡萄糖作为灌注液,排空尿液维持低压灌注,电切镜置入尿道,观察肿瘤大小、数目、浸润程度、与输尿管口的关系。带蒂直接切除,>2cm的先切除瘤体,然后从基底部外向内切除,切除肿瘤及基底部1cm~2cm的膀胱壁,深达浅肌层。电凝肿瘤周围膀胱粘膜和基底创面止血,生理盐水冲洗,留置三腔气囊尿管。

1.3灌注方法

采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30ml)灌注。实验组术后24h灌注,然后改常规1次/周灌注,连续8周后,1次/月灌注,8个月没有复发,1次/3月灌注。对照组术后1周灌注,连续8周后,1次/月灌注,8个月没有复发,1次/3月灌注。两组均持续至术后1.5年。

1.4随访

灌注化疗后定期随访,灌注患者3个月活检一次,检查患者术后复发,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患者手术一次性切除成功,手术时间为10~35min,平均(21.2±4.1)min。出血量<20ml,未发生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

2.2复发情况比较实验组1年复发1例,2年复发2例,3年复发1例,复发时间平均(15.1±2.8)个月复发率为14.8%,对照组1年复发2例,2年复发3例,3年复发2例,复发时间平均(8.9±1.7)个月,复发率为26.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5),实验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实验组膀胱炎3例,血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5%,对照组膀胱炎3例,血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05)。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恢复正常。无白细胞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在膀胱癌中比较常见,占90%以上,而且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由于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好等居多优点为大多数患者接受并得以普及。但是该法术后仍然有50-60%的高复发率,其中10-30%出现浸润性并部分发生转移。因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一步,并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化疗使用的药物繁多,包括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等常规药物,这些药物能明显降低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但毒副反应也比较严重,部分还产生多药耐药,效果不明显[2]。

膀胱癌术后复发与肿瘤组织残余和脱落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患者术后较短时间内创伤还没有恢复正常,此时采用药物灌注,非常容易快速渗透并进入肌层组织,并能在早期快速灭活肿瘤残余和脱落的癌细胞,减少癌细胞浸润性和深处转移,降低复发。同时,鉴于早期癌细胞分裂旺盛,并对灌注药物存在较大的敏感性,早期化疗更好可以达到清除癌细胞,减少复发[3]。本文中采用吡柔比星作为化疗药物,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能与DNA结合,通过抑制聚合酶的活性达到化疗目的,弥散速度快,癌细胞摄取迅速,并维持细胞内较高浓度。研究表明,早期灌注吡柔比星,患者血浆一般检测到吡柔比星浓度非常低,无明显全身反应[4]。本文结果显示,患者早期采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复发率明显低于1周后化疗的患者,复发时间并得以延迟,除了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和膀胱炎,基本没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明显的副作用的发生,提示术后早期化疗杀死癌细胞明显,复发率低。

总之,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行膀胱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安全,有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可重复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孔良,叶敏,陈建华等.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1):671-673.

[2]陈涤平,张宇.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2):121-123.

[3]蒋建光,沈周俊.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1117-1118.

[4]朱峰,张艳,李建昌等.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2008,3(12):7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