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为“八水润西安”夯实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为“八水润西安”夯实基础

杨轩

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管理中心

摘要:本文从西安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出发,阐述了运行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为提升西安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八水润西安工程

2016年,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其中第五条是深化水利工程与管理改革。《规划》中强调,“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维修养护和河湖管护”。在水利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水利工程改革发展要求,本文将结合西安市几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及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谈几点感受和看法。

一、西安市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简述

西安市目前运行的水利工程有引湑济黑调水工程、沣惠渠渠道管理工程、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汉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城市五大排洪工程等,这些工程的运行使得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防汛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西安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以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运行效果为例,工程运行七年以来,将源源不断的长江水系之水经过6252m的隧洞引入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库,成为西安市重要的民生用水水源地之一。该工程共向西安市供水超过3亿m3,在西安市发展国际化都市的进程中,为缓解西安市水资源的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五年,西安市异常气候年份较多,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西安市总降水量为56.6mm,较历年同期135.5mm偏少6成,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少一年,2013年5月2日,西安市主要两大主要供水水库——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蓄水量分部只有4286万立方米和746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仅为3982万m3,保障供水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分别在2012年调水5028万m3,2013年调水5091万m3,在西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西安市外水内调的历史性突破,为西安市民生用水及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西安市的水利工程在运行上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两项经费落实情况存在问题。

水利运行管理单位的两项经费是单位基本支出经费和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经费。根据我市水利管理单位工程维护经费财政资金2017年落实情况(表1),可以看出部分单位的资金落实仍有缺口,资金的缺口一方面导致水利工程日常管护在细度上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管护力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资金的缺口使得工程上的维修形成大水大修、小水小修,这样长此以往,导致很多运行已久的水利工程运行因为维修养护标准低而不能发挥最佳的工程效益:河道河堤维修治理标准低,过流能力下降,城市生态用水得不到充分补给,城市生态、气候、水环境的改善更加困难;调水工程维修养护标准低,维护细度不够,引水量会受到影响,“八水润西安”工程生态水量总体难以充分调配;防洪排涝工程维修标准不够,城市行洪能力及城市总体面貌将难以彻底改观,个人认为,这些将影响到“八水润西安”工程以实施“保水、引水、治水”的城市治理思路及西安战略性投资和发展。

注:财政落实数据按2017年数据

(二)深化水利改革对我们提出挑战。

国务院于2002年提出的“管养分离,2014年制定出台了《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从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权制度和水价机制、水生态文明制度、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等领域提出了改革任务。《意见》是水利行业深化改革的纲和旗子,是我们今后工作必须遵循的。结合西安市实际,一方面,我市的水务发展面临许多新层次的问题,比如,在大规模水利建设结束后,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已建成工程的后期管理问题如何解决,水利工程管理改革问题:水管单位和养护单位大多时候虽然政企分离,但是大多时候还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无法从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为水利工程的养护提供更好的养护标准和效果。这些问题都要依靠水利改革来彻底得到解决。

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相关改进措施

(一)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全面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八水润西安”工程归纳起来就是建设“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打造“库、河、湖、池、渠”联通的水系网络体系,继而完善西安“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展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西安的美好画卷。

要达到“八水润西安”的生态美景,除了新建一系列水利工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中让已建水利工程发挥新的社会任务。西安市的总体水资源量缺乏是束缚西安市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因素之一。西安目前有较大河流54条,其中渭河、泾河和石川河为过境河流,其余境内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北麓。多年平均地表水经流量22.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23.47亿m3,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307立方米,仅为全省和全国人均的1/3和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正常发展所需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量要求。2020年西安市要发展为一个主城区面积85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水资源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瓶顶。在这一阶段,水资源重新分配,水资源利用与优化,水生态平衡,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提升原有的水利工程,科学规划未来的水资源开发工程,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运行管理、利用现成的水利工程。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配套、管理模式、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比较成熟,且在城市水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上下功夫,才能让“八水润西安”实现良好的城市远景。

(二)加快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加快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管理分离”,在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业务和维修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根据现状,“管养分离”实行“三步走”,第一步先实行内部分开;第二步实行合同管理;第三步在维修经费足额到位后,彻底分离,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三)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水利运行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是保障。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交流锻炼,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水利运行管理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基层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河道采砂管理、行政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四个安全”,确保工程优良、干部优秀。

(四)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两项经费。

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两项经费,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增加收入规模。其次,要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使水管单位能从中获取基本运行经费和工程运行管护经费。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

八水润西安是西安市政府明确的“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西安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也是造福全体市民的一项惠民工程,要凝聚治水兴水合力,强化共建共治理念,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让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合力,为西安市“八水润西安”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