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作业助力学生快乐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让创新作业助力学生快乐学习

周丽

周丽(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校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任何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积极的训练。创新作业的设计,就是为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知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

关键词:创新作业;设计;语文作业;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05-02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作业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其原因何在?我想,这其中涉及教师能力、学生态度和作业本身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广大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过于刚性,无论是作业形式还是作业内容,都规定地太死,学生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在这里没有市场,教师评价的方法较为简单、草率。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新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让它助力学生快乐学习呢?

二、创新作业设计的意义

有些学生认为作业是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对作业产生了厌恶情绪,对学习也就慢慢失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焅、繁琐的作业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作业设计的创新,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创新练习应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助力学生快乐学习。

三、创新作业设计的技巧

为了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学习,我认为创新作业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活”一点

作业设计“活”一点,体现在作业空间的灵活,不局限于封闭的室内还可以设计户外的练习。如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为了培养学生写游记,我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溶洞,边观察边讨论洞内的景点。参观回来后,要求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交流并写成习作。这样先体验再写作,学生既有话可说,也有事可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活”一点,还体现在作业形式的灵活。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新课程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教师只有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隐藏的潜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大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需要所有学生都按要求完成,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创新作业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因此,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的乐趣,老师可以给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作业。

如:在学习了《触摸春天》后,可以设计三种课后作业:(1)抄写文中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2)把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上传至微信群,由大家共同评价。(3)根据课文,写写《我与安静比幸运》。这三道题难度逐层提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在不同的“基点”得到发展与提升,收获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乐!

(二)“新”一点

开学第一天,学生带着自己各科的假期作业来到学校报到。堆得像一座小山似的作业,学生辛苦写了一个月,老师只是简单地翻看一眼,根本没有时间去逐个批改。这样的寒假作业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令人“寒心”的。

很多学生认为假期各科繁杂的作业令他们无法自由地支配假期生活,假期变得不像假期。我认为与其让学生整天面对着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还不如让他们有更多地机会去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在真实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如去年寒假,我给四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几项作业:(1)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和家人一起去敬老院做义工,去街道上做志愿者等,活动之后写下体会。(2)至少阅读三本课外书(根据我列出的书单),并给每本书写下不少于字的读后感。(3)了解萍乡春节文化,“做一名拍客”,记录春节的感动时刻。

这份寒假作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很乐意去完成。在之后的调查当中,有许多家长说:“这份寒假作业设计得很有意义,大大地减轻了孩子的负担。”其实,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作业,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吗?

(三)“趣”一点

我们很多老师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一个满意的考试成绩,就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而大部分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都是以机械的抄写读背为主,或依赖教辅练习。这些干巴巴、生硬的练习呈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就会有许多学生应付了事,不愿完成。其实,我们在责备孩子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所布置的作业是否优质。在设计作业时,如果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又怎么会产生厌倦心理呢?

四、建全有效的作业评价机制

创新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设计的动机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良好态度、积极情感、坚定信念以及美好人格的养成。学生完成的每一份作业都期望得到老师高度的评价,因此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极其重要。

(一)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大部份教师习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永远得优,有些学生永远得不到优的局面。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长期得优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的心理,而得不优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我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地评价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优生进步,学困生努力。

(二)以赏识性评价为主

学生上交的作业,都是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的,不论结果好坏,我们老师都应该用心去评价。教师应该从每个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捕捉到它的闪光点。对于取得进步的作业,我们更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从正面加以引导。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三)及时评价作业

学生作业随交随批,及时给予反馈意见,这样既便于其他同学参考、借鉴,也便于老师熟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处理作业当中的突出问题,弥补课堂教学欠缺。

(四)评价形式多样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其实作业的评价可以采取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真阅读班级优秀的作业,还能发现自己作业的欠缺,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业。

根据需要,还可以让学生家长或社区参与评价活动,让语文真正的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创新作业设计,让作业从真正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