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

李绿红

广东省铁民中学李绿红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新世纪创造型人才队伍的需要。创造型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富有成效的创造性活动,将是新世纪的重要特征。下面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并利用生动的语言去叙说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其次,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而求异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如在教学初一代数下册“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生在理解其公式,并熟掌握后,教师可根据逆反思维提出计算:如a2b2=4试计算a2b2。

这样就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辩析得更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解题,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通过这样的逆思维的练习,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会兴趣剧增,从而激发了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

为进一步打破学生禁锢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起双向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逐步启发引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必须还要回过头来验算其解法是否正确,如学生解出一道应用题后,则要求学生以求出的问题为已知条件,把原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验算此题。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著名的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多端性和变通性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发散思维应用于学习,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如概念、定理、定律等)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

现就以“一元一次方程”来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样通过各种题型的发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加强巩固了知识的边贯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还要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可以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在概念教学中,就常常借助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立体空间”的概念时,先进行了挤牙膏游戏活动,通过此游戏使学生理解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进行想象。“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大呢?”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大的楼房;有的学生想到了海水;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卡通里的大力士等等。接着老师又问:“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小呢?”有的学生想到了蚂蚁;有的学生想到了灰尘;还有的学生想到了水里面的微生物……,这就是借助“想象”发散,使学生对空间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知。这样,学生通过想象,思维发散性得到了训练,学生从想象出的几种算法中找出最简便的一种,使思维富有创新性。

由实践我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短期目标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学生能达到的结果,教师要充分鼓励,大力支持;教学的情境和内容要充分优化,合理配置,启迪学生的灵感,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