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界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界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吴庆东

关键词:改革开放书法界存在问题思考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年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思想多元,爱好广泛,书法展览及各类大赛更是风行一时,每年各级书协都要举行若干次大赛,尤其是中国书协的书展大赛更是引起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书法热”,书法展览大赛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成为书法的主要展示方式。与此同时,书法爱好者们对如何进行书法创作与创新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大赛和展览,很多在书法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也就脱颖而出,成为书法界的精英和骨干力量。

一、当今书法界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各地举办的书法展览大赛上看,绝大部分人的书法作品依然是传统为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匠心创意的作品寥寥。后期展览近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笔者就当今书法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与同行互勉!

1、取法单一跟风严重

信息化不断推进和印刷术的进步为习书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使得学习更加便捷,提高更迅速,学书效率更高,从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地域束缚的壁垒,“南北书风”也被予以广泛的融合,但其实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一些迅速提高的成绩中一部分是由跟风带来,常常是展览中某书家获奖后他的作品将会被追访,或多以横向借鉴。比如某作者以欧阳询《张翰贴》、《仲尼梦奠贴》参以唐宋草书的取法而获奖后,全国其他展览上马上就有此种面目的出现。某作者凭借一手气息纯正,线条沉厚而爽朗的何绍基风格而斩获多个全国大展后,一时间也被竞相模仿。而“二王”更是被大家彼此挪用和借用,无限复制,加之个别展览的不良导向,使得入展作者习惯了此种创作模式,放弃了对古典的深研和探索,因此有学者定义为“伪二王”。从《进化论》和《优生学》角度讲,如此近亲繁衍定会造成该物种的孱弱乃至灭亡。

2.注重外在表象缺少内涵实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展览书法中提出的“形式至上”的口号以来,成为所谓的“视觉艺术”。书法受“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逐渐严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讲究“形式制作”。这里的“形式制作”我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的形式,诸如色彩运用,尺幅形状,拼接等。一个是内在形式,诸如点画、字法、章法等。由于过分的强调“形式”而没有很好的对“度”进行把握,字势上讲究大幅度开合,章法上讲究左右摇摆,很多表现尤为过度,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颜色搭配无度,不按照色彩原理随意搭配,比如补色搭配,黑色的大块面运用等,毫无视觉美感。二是做旧过度,有人指出此种为“假古董”,实则是刻意做作,效果庸俗不堪。三是字型及章法夸张过度,为追求视觉冲击或过分加大字势表现,或中轴线过度摆动,远离了传统经典。四是线性塑造过度,要么刻意追求飘逸而显得扁薄,要么刻意追求丰富而显得浮躁。书法本是注重“写”的艺术,抒发自身性情,但展览书法为夺人眼球,却弱化了性情的体现,不能让人在感觉上有真实反映,也无法产生美感。

3、情感表达不真实

清人沈祥龙云:“真者,性情也。”白蕉也认为“为人贵真,作字亦贵真。真者不做作,做作便不真,愈做作愈讨厌。所以讨厌,在形迹之外,尚有欺人思想也”因此,艺术之真不只是对客体的简单描绘,必须真实地呈现艺术家的真性。书法亦如是: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二、对当前行草书创作的思考

1.放开眼界大胆创新

启功说:“风气囿人,不易转也。一乡一地一时一代,其书格必有其同处。故古人笔迹,为唐为宋为明为清,入目可辨。”我们看到历史上各个时期,虽然也有很多书风相近的书家,但最终有成就的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突破而形成自己面目,王羲之书法被誉为开创“魏晋新体”,米芾是他的独有的“沉书刷子”“风樯阵马”成就了他“宋四家”的美名等等还有很多都是源于其有自家面目和个性化的语言。当代书家应纵观书史,放开眼界,大胆创新与开拓,不人云亦云,冲破时风的藩篱与束缚,着眼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追求。

2.加强修养涵养性情

宗白华先生曾讲:“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在书法艺术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并持续升温的过程中,当代书法逐步走上了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伴随着笔墨技巧的不断深入,“文化助推力”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得愈加突出,文化修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书法创作向更高层面发展的瓶颈,已经引起了书法界有识之士的担忧与反思,也引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高度重视,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加入审读环节,在启示中提倡自作诗词,在获奖环节中加入文化测试,都是针对当前书法创作群体尤其是青年书法创作群体中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不足的问题而制定的,其目的是要解决当今书家对传统经典的轻视和漠视,要求广大作者养成学习经典的习惯。

3、厚积薄发培养个性

启功先生曾说“文史不通,笔下空空”。黄君先生在《当代中青年书法状创作态分析》一文中认为“书法家的综合修养可以大致划分为书内基本功(包括各种技法功力锤炼和审美经验积累等)、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三个主要方面,反映在书法家活动的各个环节。”书法家应加强自身技法锤炼和对传统的学习外,要博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文学艺术、美学的认识和书法理论的探讨学习,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哲学,关心时事、政治,也要从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中吸取营养,多方借鉴,提高创作才能。甚至要在生活日常中、所见所闻所感、人生经历中参悟,文化修养和基本功力的摆正更是创作关键。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和磨练是表现艺术的重要潜力。创作的“灵感”是长期积累妙然得之,是才情、功力、意象积淀中而迸发出来心灵的艺术晶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比较倾向于“人”的内涵,重感性,重品格,白蕉先生言“作书力在内者王,力在外者霸。若过于鼓努为力,肆为雄强,则张脉贲兴,将如泼妇骂街,成何书道”,所以作为新一代的书家在掌握好笔法技巧、字法、章法的“外家拳”同时也要修炼好文化及修养的“内功”,做一个真正的内外兼修的书家。

参考资料:

张双棣:于春海:《易经》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2013年版

启功:《论书绝句》三联书店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