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应用于初中美术教材的启示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民间美术应用于初中美术教材的启示与建议

于晓澎

◆于晓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竞技体育学校264000

一、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间美术内容的定位问题。纵观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应用,其作为独立章节或者比较大篇幅来介绍的还是以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为主,将民间美术内容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亦或是将其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章节相对来说是占版面比较少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意识到只有将民间美术内容与我们现代生活相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但是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民间美术内容只是作为其中很小的一个元素存在其中,对于民间美术内容的定位问题是需要我们慎重思考的。

其次,民间美术内容的构成要素问题。初中美术教材对于民间美术内容的涉及绝大多数是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字介绍,这样一来不免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应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能够真正处在被民间美术内容包围的氛围中,而不仅仅是认得某幅剪纸、某件泥塑作品。

二、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渗透。不论是作为立足国家视角编写的教材还是地方教材,不可能对每个地区的民间美术或各个种类的民间美术都能有所涉及,即便再精挑细选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在某一课或某一章节中将其全部囊括在内。因此,在“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和“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中的渗透就变得十分重要,即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都能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感受到民间美术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并不是只能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才能见到的古董,又在无形中发掘了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欣赏、设计、探索等学习领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基于民间美术素养的创新能力,更能够接近民间美术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节》第2课《手工书设计》旨在让同学们通过纯手工的方式制作书籍,感受古今中外书籍装帧形式带来的审美体验,启迪学生的思考与创意。在手工书的制作方法内容讲解中就涉及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用以凸显手工书的独特魅力——整本书的造型是取自闽南古厝的侧影,当书完全打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座完整的闽南古民居的轮廓,内页的装帧同样是采用了一些当地的民间美术元素,如镂空窗花、古厝红砖墙等。在题材与内容的选用上烘托了怀旧气氛,使整本书的设计独具匠心,凸显一份韵味,使人们体会到作者那一份浓浓的乡情,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达了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珍惜与热爱,愈是传统的东西愈发能够凸显我们传统文化的韵味,而这与现代设计并不相悖,反而使其更具特色。

2.与时代接轨,贴近生活。教材中民间美术的内容不能总是局限在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介绍上,还要强调其实用价值、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不管是对于设计方面,还是对民间美术文化的深层次挖掘,都是有所帮助的。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引导学生把美术作品与美化生活联系起来。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保存原有的民间艺术形态,没有与现代科技、设计等相结合,进而改良成能为当下人们生活所用的东西,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来说是很难发展下去的。对于现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也很难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对于民间美术甚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是不利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造型·表现”)活动一,通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居室的装饰风格特点以及居室中张挂的不同美术作品,以期分析自己的居室适宜挂什么类型的美术作品。其中最独特的一幅图展现的就是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居室,在陕北特有的民居建筑——窑洞内贴满了库淑兰栩栩如生的彩色剪纸作品,放眼望去,天花板上、四周的墙壁上满满的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也称得上是一处值得欣赏的风景了。教材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库淑兰满屋的剪纸作品告诉我们,民间剪纸同样可以作为装点居室的元素,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让我们体会到民间剪纸那份独具的震撼与美丽。

3.适当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教材中的民间美术内容应当多吸收一些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的作品,突出表现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特征。这些作品是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遍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一来这些作品与学生的生活有所关联,可以接近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二来学生们能够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有风俗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三来学生们通过学习也更容易将这些特有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传承下去。

4.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编排教材中的民间美术内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设计制作民间美术作品或将民间美术内容与某一学习领域结合等方面的安排上难度要成阶梯状依次递加,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民间美术内容,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对于学习活动的安排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从欣赏感知到深入了解,再到真正体验探索,始终沿着这一脉络发展,引导学生真正全面地了解民间美术。

要通过民间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而不仅仅是学会剪纸、泥塑等某一门技能。这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是别的国家无可比拟的,是我们所应真正珍惜并为之付出努力传承下去的民族瑰宝。

不论是对于文献资料的梳理还是观点、建议的提出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实践教学中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