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轮机建造检验典型缺陷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船舶轮机建造检验典型缺陷讨论

王海波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131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以自卸运砂船轮机建造检验中发现的典型缺陷为案例,从法规、规范角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通过对典型案例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总结,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旨在避免检验中重复出现此类问题,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为检验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轮机建造检验;典型缺陷;整改措施;原因分析;对策

引言

船舶轮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船舶能否正常使用,其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操作起来也具有一定难度,要想使船舶能够顺利稳定的运行,就必须将船舶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中。这就使得船舶轮机设备的操作难度加大,必须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是其基础的工作任务,以便更好的保障船舶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航行操作,减少事故障碍频率的发生。所以,我国要想使船舶行业在今后发展中更加稳固,就需要对相关制度的管理做出硬性的要求。

1船舶检验相关内容

船舶检验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对船舶是否能够进入正常商业运用存在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船舶检验的时候,需要遵循国家船舶相关的标准内容,并且将安全作为重要的前提。通常情况下,船舶检验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顺序,根据固定顺序实施船舶检验,这样不仅能够对遗漏检验项目情况加以避免,也能够减少其中不必要的工作。具体的检验过程容易出现的缺陷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1)拉缸问题船舶的柴油机在出现拉缸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声音,并且伴随着摩擦声音也会造成船舶的柴油机出现转动缓慢的情况,到最后甚至出现停止转动的情况,并且曲轴箱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烟雾外冒的情况,柴油机的润滑油和冷却水等温度会不断提升,拉缸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船舶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摩擦表面的润滑油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使得金属之间存在着解除的情况,拉缸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对船舶的运行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2)油水分离器堵塞的问题油水分离器堵塞的情况主要是报警器出现持续报警的现象,油水分离器出现堵塞的时候,其主要是由于油水分离器设备前的吸入管路上没有进行相应的滤网等设备设置处理,使得其长期存在的污水容易对分立元器件造成堵塞。(3)舱底水系统的水密性不良问题在对船舶检查的时候,船舶舱底水系统的水密性出现不良的问题的时候,主要是由于船舶的水密舱壁上出现空洞,而空洞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其选取的原料不适当以及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等方面和具体要求不相符合,但是重新打的孔对于相关要求和标准也不能够加以使用,没有实施有效弥补处理。孔洞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底舱不受到强外力的影响或没有触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就不会对船舶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底舱漏水的情况发生,就会使得渗水增加,从而增加整个船舶的荷载,甚至会出现船舶沉没的情况。

2轮机建造检验发现的典型缺陷及整改措施

2.1固定式CO2灭火剂容量问题

(1)问题描述某船厂负责建造的国内沿海航区113.80m自卸运砂船,其安放龙骨日期:2016年06月×日,总吨6,377,主机功率为1,392kW×850rpm,2台,机舱、泵舱及输送带舱采用固定式CO2灭火系统,其中机舱为最大保护处所。现场检验时发现主机启动方式与设计图纸不符,按图纸主机起动方式为电起动,而实船主机为压缩空气起动,机舱共增加4个启动空气瓶,每个气瓶容量Va为0.25m3,工作压力P为3.0MPa,现场主空气瓶安全阀出口未设通向室外大气的排放管。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年)》(以下简称“11法规”)要求,若主机启动空气瓶全阀出口未设通向室外大气的排放管,则CO2灭火剂容量计算时,须计入主空瓶内自由空气所需的灭火剂量Ma。上述数据可知,Ma=0.4×Va×3×10/0.56=21.43(kg),查阅CO2计算书,主机为电启动方式时,机舱所需的CO2灭火齐总量Mt1为1,515.37kg。现机舱实际所需的CO2灭火剂总量Mt2为:Mt2=1,515.57+21.43=1,537(kg)经检查实船配备68L、充装量45kg的CO2钢瓶34瓶,CO2灭火剂总容量为1,530kg(<Mt2),故船上实际CO2灭火剂总量不满足要求。(2)法规、规范要求根据“11法规”第4篇第2-2章1.4有关要求:当计算灭火剂必需的剂量时,换成自由空气容积的启动空气瓶容积应被加到机器处所的总容积中。作为替代,可以在安全阀上安装一个通向直接通向室外大气的排放管。(3)整改措施方案有两种:一是增加CO2灭火剂容量;二是将主空气瓶安全阀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引至露天侧。考虑到主空气瓶安全阀没有管路接口,最终选择方案一,增加68L、充装量45kg的CO2钢瓶1瓶,实船CO2灭火剂总容量为1575kg(>Mt2),满足要求。

2.2辅助系统检验时常见缺陷

辅助系统是船舶轮机内部重要构成部分,在进行船舶轮机检查时,要将该系统作为重点检查对象,以便在辅助系统正常工作下,为轮机功能发挥提供保障。辅助系统以供给系统为主,能起到储存和供应油料的作用。待使用的船舶油料可储存在系统内。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油料经过燃油管道传输到船舶,是保证船舶航行任务有效完成的关键。这一系统的缺陷,体现在滑油舱缺陷、燃油舱缺陷以及运输管道缺陷等方面,在检验时应加大这方面的检查,确定缺陷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例如,当燃油舱和滑油舱之间缺少有效的隔离措施时,这两种油会混合在一起,从而出现船舶轮机运行故障,不能支持船舶良好航行。辅助系统缺陷排除措施针对辅助缺陷排除措施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结合缺陷类型来具体分析。从辅助系统检验时常见的缺陷问题来看,主要是滑油舱、燃油舱以及燃油管道等部位会出现故障问题,要从方面出发确定针对性应对措施,以便做到对系统缺陷问题的有效处理,为系统可靠运行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滑油舱及燃油舱方面,当这两者没有做到完全隔离时,会造成辅助系统产生缺陷。例如,检修人员在面对这一现象时,会适当增加两者间的距离,同时将高压水舱设置在两舱之间,可起到较好隔离作用,防止两种油互相混合。其次,针对燃油管道缺陷,还需要做好管道气密性及抗腐蚀性试验,在保证其各项性能符合油料传输要求时,可将其作为油料传输管道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管道性能低下时,应做好更换工作。

2.3油水分离器设备问题

(1)问题描述某船厂建造的国内118m沿海自卸运砂船,其安放龙骨时间为2016年04月×日,总吨为7,294,机舱设有一台油水分离器,其处理量为0.5m3/h。机舱油水分离器系统完整性检查时,发现产品证书中载明:(1)本产品采用×公司生产的“15ppm舱底水报警装置”;(2)本证书与“15ppm舱底水报警装置”船检证书一并使用方有效。现场设备检查未发现有15ppm舱底水报警装置。该船总吨小于10,000,根据“11法规”应设有排放入海的含油混合物的含油量应不超过15ppm的滤油设备,可不须设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物排放的装置。但由于该款产品制造厂商设计是按配备有15ppm舱底水报警装置申请型式认可。因此,船上现有设备不满足要求。(2)法规及规范要求根据“11法规”第5篇第2章2.5有关要求:(1)2.5.1凡4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机动船舶,应装有符合本条2.5.3规定的滤油设备。凡载有大量燃油的这种船舶,应符合本条2.5.2的规定。(2)2.5.3本条2.5.1所述的滤油设备的设计,应经批准,而且应保证通过该系统排放入海的含油混合物的含油量应不超过15ppm。(3)整改措施实船设备按产品证书中记载要求,由设备厂家增补一套15ppm舱底水报警装置,并提供该设备产品证书,经核对一致,如图3所示。整改后,油水分离器系统作效用试验检查,工作正常,符合要求。

2.4船舶主机常见缺陷

船舶主机缺陷主要包含主机机械紧固缺陷导致的缺陷以及主机冷却水套出水管路的缺陷。船舶主机由与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燃料属性的原因,振动状况比较恶劣。且船舶主机运行时间往往很长。在长时间的振动激励作用下,主机紧固螺栓容易产生松动和位移。这将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主机的紧固装置失效使得在运行过程中,各主轴承处的磨损加剧,降低主机寿命。其次,紧固螺栓松动导致尾轴轴线偏移,使动力系统振动状况恶化,增加整个轴系的磨损,产生较多安全隐患。部分船舶为了提高主机排气冷却水的热能利用率,在冷却水套出水管路安装闸阀,提高冷却水的温度,但是水温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水压的升高,这种措施将出水管路变成了废弃锅炉,在主机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高压蒸汽,然而出水管路在设计时并未做高压设计,导致一旦蒸汽超压将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主机缺陷的排除对策对主机的安装缺陷的排除,应该从问题根源着手,需要保证实际安装工况满足规范对紧配螺栓数量的最低要求,即紧配螺栓的数量不少于螺栓总数的15%且不少于4只,尽可能增加其数量以满足恶劣工况的工作要求。监测主机各轴承轴瓦的磨损情况,定期对轴系进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主机排气管冷却水套出水管路的缺陷,应提前对出水管路做相应设计,满足压受压容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安装安全阀和卸载装置,保证管路压力在设计压力以内。

结语

船舶建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通对建造检验过程发现的案例原因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对策,避免此类缺陷重复出现,从源头把好船舶轮机建造检验质量关,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及防止污染海洋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鹏.基于内河船舶检验中常见机械缺陷成因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0):54-55.

[2]吕龙.船舶轮机检验常见缺陷及排除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8(12):132.

[3]刘景龙.加强内河船舶检验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水运,2017(02):34-35.

[4]刘景龙.加强内河船舶检验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海事,2017(01):40-41.[5]船舶检验管理规定[J].中国水运,2016(0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