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感培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初中语文语感培养之我见

胡楠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261300

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长期规范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的一种能力。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挥,是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根本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反复实践,才能感悟、领会语感的奥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教师应把学生语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课文朗诵、加强阅读训练、加强听说训练、加强写作训练和加强课外指导等方面进行,通过多种教学法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应从如下几方面培养。

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众所周知,读书则是一种培养语感非常好的方法,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积累,没有积累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如课堂上通过小组阅读、集体阅读等形式,这样,学生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积累语料,作为感性的语言模块进行整体储存,它可以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形成坚实的语感基础。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读后深思,感悟每次阅读后的收获,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语感。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通过不断地对各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比较,学生渐渐地就能产生出对文章优劣的感觉。课外时间让学生养成每天坚持30分钟的阅读习惯,并且教师要提前指导好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让学生了解书籍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明确哪些书籍该读,哪些不该读。如一些充满暴力字眼的书籍会让学生时刻处在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也许在短时期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长期下去,会让学生心灵扭曲。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通过筛选后确认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淀语感,从而达到语感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应从诗词中让学生掌握语感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感的培养。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就可积极地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谁在旅游中看到过瀑布,让这部分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到、听到的,然后教师再放录像让学生欣赏瀑布,使学生对瀑布有了直观的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再朗诵诗句,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中语言的美、情境的美,继而生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瀑布由衷地慨叹。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融情于物,物我同一,从而使朗读引人入胜、叩人心扉。我们从短小的语句中可以感受作者全部的感情世界,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与作者领略盛唐的繁华。因此,教师需要促使学生从诗词中把握语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理解诗词、欣赏诗词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来把握语感。教师在讲解温庭筠的《菩萨蛮》时不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体会“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具体意境,以及整首诗作者所表达的具体情怀。如此学生朗读、倾听具体的音频等环节的结合,让他们在感悟中把握语感。在把握语感之前,学生还应该体会诗词中的真正韵味。在欣赏古诗词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对作者的背景、朝代、情感经历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分析语言和掌握语感时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从而更易把握词中语感。他们朗读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得到深切的体会。在诗词欣赏中把握语感是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一个途径,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诗词的魅力,促使学生能够投入诗词欣赏中,从而感悟并把握语感,因为这样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三、通过抄写、写读后感转化感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外出现的重点段落,让学生重复朗读的同时,更要重视抄写、写读后感,目的就是通过这些精彩的段落、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而加深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增强语感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生语感的培养任务艰巨,需要语文教师高度的重视和长期的不断尝试,寻找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教学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探究与感受字词的妙、阅读的乐、诗词的美,从而能正确善用语言表情达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