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语文教学“导入”初探

王雨霞

王雨霞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730050

摘要:教学中,导入方法就像一把钥匙,只要我们选对钥匙,把握住因课因人而异的原则,懂得创新,就一定会为孩子们打开主动学习的大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导入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导入

于漪老师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课的第一锤要怎么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心魄呢?”由此可见,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开始,它起着打开教学局面的重要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导入环节进行了摸索和实践,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抓主线导入

每一篇文章就像糖葫芦一般,有一根“竹签”将文章内容串在一起,如果在导入环节就引导学生找到这根“竹签”,那么文章就会清晰可见,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简单。

在教学“荔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寻找、回忆以水果名做题目的文章,然后引导大家回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的主要内容,得出“写了杨梅的特点”的结论。再让学生读《荔枝》一文,对比两者内容的不同:虽都以水果名为题,《杨梅》一课仅写杨梅的特点,而《荔枝》一课,则以荔枝为线索,表现了亲人之间的深情。

这样,文章主线就清晰起来,教师再引导学生顺藤摸瓜,进行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流畅,重点迎刃而解。

而在进行《铜罐与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题目,从事物本身分析陶罐与铁罐的异同之处,然后说道:“陶罐与铁罐”除了自身材质不同之外,它们还有许多不同,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看看它们的其它不同之处在哪里。一下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这一环节就抓住了本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异同”这一主线进行导入,开篇明确学习目标,顺此分析陶罐与铁罐的态度与性格,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当中,提倡注重学生的情感,而情境创设则能很好地利用幻灯、音响、图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造一种互动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耳濡目染进入情境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感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创设场景。在教学《最后一分钟》时,教师简单介绍香港被英国占为殖民地并最终回归的时间历程,播放香港回归时升起国旗的录相,创设回归仪式的场景,让学生起立、敬礼,亲身感受一下当时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读言语、谈感受、抓细节分析。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感同身受,对人物的情感把握得很到位。

2.激情叙述导入。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在课始便激情朗诵了宋晓明诗人为周总理写的诗《你是这样的人》,进而叙述:“他就是这样的人,无法让时间带走人们对他的记忆;他就是这样的人,无法让岁月磨掉人们对他的崇敬;他,就是周总理,就在1976年1月8日,这位可亲可敬的好总理闭上了他那坚毅、慈爱、令人充满信任的双眼。中国在哭泣,世界也在哭泣。1月11日,首都亿万男女老少冒着严寒,不畏四人帮的迫害,去为总理送行,哭声震天,泪流成河。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1976年1月11日,去感受那泪水与哀痛。”导语使课堂教学气氛深沉、哀痛,孩子们学习课文时便与文中人物和作者的脉博一起跳动。

3.音乐导入。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教学之初教师便播放了强劲有力的心跳声,问学生:“在这强劲、有力的心跳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作者,进而引出课题,为学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三、抓住题眼,切入新课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拿标题做文章,可帮助学生理解线索、摸清思路。在教学《教相和》一课时,老师启发学生:“从课题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进而引导学生抓文眼“和”进行质疑,通过读文解疑,整理出“和——不和——和”的文章脉络,进而进行逐一分析,顺其自然,轻松简练。

四、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开课之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

在《花钟》一课教学之初,教师质疑: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钟?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出示题目“花钟”,引起学生热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如果你是记者,针对他的回答,你又将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氛围。

五、抓住关键词进行导入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找出一个关键词概括此次赛马过程。在找到“转败为胜”一词之后,又抓住关键字“转”进行分析教学,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此外,还可运用板书打开教学局面,把精练、新颖的板书放在课的开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教学中,导入方法就像一把钥匙,只要我们选对钥匙,把握住因课因人而异的原则,懂得创新,就一定会为孩子们打开主动学习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