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6

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王晓玲

——基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视角

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视角,就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广州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解放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生产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国家中心城市?广州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明确要求广州要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同志进一步提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在全面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经济载体,作为提升文化引领功能的关键抓手,如何加快其发展,是广州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好这一课题,对于广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于20世纪后期在发达国家逐渐兴起,成为当前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发展历史不长,人们对其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在境外,英国政府于1997年就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动力的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这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再定义,在美国等同于版权产业,在澳大利亚则定义为“专指生产能表现出信息和通信特征的数字内容和应用的产业”,在日本定义为“内容产业”,在中国香港则称为创意工业。目前,国内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也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定义标准。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奠定在城市文化积累基础上,通过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生产、分配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崭新的产业类别,具有自己的产业特征:一是文化创新性。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创新活动推动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和互补,是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性经济活动,创作、创造、创新是其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二是融合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活动为主线,把技术、文化和艺术渗透到经济活动的许多产业领域,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是技术、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的相互交融和升华,是横跨多种行业的边缘产业和交叉产业。三是高附加值特性。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的产业类型,其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和文化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效益比一般都达到了1:10左右,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高附加值特性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顶级城市,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时代和全局发展的高度,提出的关系广州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广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方向。当前,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广州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汪洋同志强调指出,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由政府说了算,从根本上讲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核心问题是看这个城市是否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朱小丹同志深刻指出,广州与国际中心城市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城市功能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功能、经济辐射功能、城市功能布局、社会事业辐射功能等方面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个差距,就必须全面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和综合服务等四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的科学发展实力。

综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首尔等国际大都市,无不在加强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创意在增强城市功能方面的作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应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增强城市功能。第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引导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资源流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促使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主体多元化,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化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从而直接提升城市文化引领功能。第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特有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并融入各个行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促进自主创新。第三,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优化要素集聚环境,改善综合服务条件,促进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替代的核心组成部分。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世界许多先进城市始终保持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史看,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朝着资源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文化竞争的方向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伦敦这个曾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城市,近一二十年来通过调整发展策略,逐渐从工业领域退出,转向夺取文化发展高地,培育文化发展优势,使全市文化艺术基础设施占英国的40%以上,从而始终保持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为竞争对手所知晓、模仿、超越。一个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培育起源源不断的、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和超越的创作、创新、创造能力,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经济载体,对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广州迫切需要把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渗透性、扩张性和传导性,来引导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意识等等,进而扩散到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广州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可以直接切入文化软实力这个最前沿的城市竞争主战场,推动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政策、秩序等反映城市文化内涵的“软实力”建设,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掌握持续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要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经历了第二产业主导,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和向第三产业主导过渡三个阶段。当前,广州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但与建成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的目标相比,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迫切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好顺应了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第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的新型产业,集合了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第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传媒、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潜能,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其创意特点,放大经济效应,就能够做大做强,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很好发展。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装潢、包装、营销、消费等诸多环节,都可以通过渗透文化创意因素,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源,并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发展。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当发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之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就得到凸现,就会刺激大众化、娱乐化文化需求。虽然高端文化休闲娱乐消费能力减弱,但对轻松娱乐、价格低廉的低端文化消费需求更加强烈。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阅读书籍和上网的时间和频率将大为增加,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影电视、图书出版发行等一些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逆势而上,发展壮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近年来,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京沪深杭等先进城市为了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各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见表1)。广州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政策扶持,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完善政策,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将成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三、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分析

广州作为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经济实力在国内名列前三甲的特大城市,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因素

第一,经济实力雄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高级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经济越是发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越快;反之,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市连续十几年经济增速达14%,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21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继续保持国内大城市排名第三、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的地位(见表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233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1.2万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型、智能型现代服务业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二,基础设施完善,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广州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加强规划指引,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城市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方向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拉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广州已经成为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现代化中心城市交通主骨架和以广州港、白云国际机场、铁路枢纽、高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公共信息设施非常发达,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已接近国际一流。三是公共研发设施完善。广州的公共技术平台、专业孵化器等技术设施相当发达,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和服务保障。四是具有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广州拥有一大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广州新图书馆、广州歌剧院、广州新电视塔、广州太古汇广场、广州电视台新台址正在施工建设,今年底将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对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区域的文化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利于迅速集聚高端要素,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三,文化积淀深厚,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明显的资源优势。一是浓厚的创新文化。广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许多方面为我国改革开放摸索探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州人改革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文化更加浓厚,从事文化创意活动的气氛更加活跃。二是开放的岭南文化。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外开放历史,使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在此不断碰撞和交流,对各种创意思想、观念、知识和技术兼收并蓄,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十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广州拥有22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是我国最早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文化创意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历史资源方面,有220个文物保护单位、40家博物馆、16片文化保护区、21片内控保护区和27家“老字号”。

第四,教育科技发达,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厚的智力资源。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教育、科技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了广东省三分之二的高等院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大量的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还集中了占全省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研发机构和全部国家级重点试验室。

第五,产业体系完整,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首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州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二、三产业结构体系,为扩展文化创意业务、延伸产业链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产业结构升级为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十一五”以来,广州按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技术产业为引擎、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提高的主体产业群,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高端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及产业功能辐射的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给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机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利因素

第一,国内外城市之间产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从国外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先行一步,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入我国市场,对广州等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杭州等城市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争夺人才、技术等资源,对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明显的外部竞争压力。

第二,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一是主管部门不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类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其发展与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有关。但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主管机构或部门,由于缺乏协调机构,造成政出多门,管理权限不明、职责不清、口径不一,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区域协调机制未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多层次、宽领域、跨区域的特征,需要加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协调发展。但是,目前珠三角各大城市都在立足自身,努力探索发展之路,缺乏区域规划指引,容易导致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第三,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环境不完善。与京沪深杭等城市相比,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很不完善,在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资金、重点企业和园区认定办法等方面都没有专门的政策。二是人才环境较薄弱。用人机制不够健全,创意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影响人才效益的发挥;人才职称评定存在问题,如建筑设计师有职称,而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行业则没有职称评定政策与办法。三是市场环境不理想。缺乏行业自律,中介服务不足,创意信息资源匮乏,知识产权观念较为淡薄,创意、创新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

第四,高端业务发展不够充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然迅速,但是企业数量多而不强,知名企业、拔尖人才和精品项目数量太少,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与广州作为珠三角龙头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不少文化创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追求短期利益,如一些设计类企业倾向于“模仿”,或仅对表面的外观款式进行更新换代,缺乏创新,没有自主品牌,还有部分企业满足于代工制造(OEM)类型等产业链的低端阶段,不注重创意设计和研发。

第五,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度还不够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目前,由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还没有全面最后完成,文化创意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总体上还不强,能有效兼顾文化发展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的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经济与文化之间融合还不够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比如如何充分利用广州丰富的特色语言、歌剧、戏剧、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品等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途径创造经济价值、加快发展,仍然是一道难题。

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解放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生产力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生产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市统筹、多元发展”的原则,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园区为依托、产业化为方向,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不断解放与发展文化创意领域的生产力,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区域“创意之都”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一)着力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制度体系保障,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构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全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政策制定、产业指导、改革发展等,建立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要在区、县级市一级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对口管理,统一指挥,形成市与区、县级市两级联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二是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颁布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确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和统计研究,在国家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下,借鉴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统计实践,结合广州实际,建立起相关数据库和统计评估体系。四是积极组织开展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等活动,开办动漫频道、栏目和版面,培育和拓展文化创意市场。办好“广州国际设计周”和“华语动漫金龙奖”以及穗港澳动漫游戏展。

(二)着力完善政策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公共投入,创新发展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建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整合现有服务业范畴内的各项专项资金,研究设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各级政府优先采购列入政府予以扶持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文化创意产品。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创造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程序条款,支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软件、文化创意作品的版权登记制度,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类别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工作。加强各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原创产品知识产权的市场保护。三是做大市场主体。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组建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团。实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联合、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对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实施孵化政策,在资金和场租方面给予支持;对成长期的企业实施培育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发展文化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改制与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选择一批有培养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加强上市辅导等工作,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鼓励战略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支持担保机构为我市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

(三)着力加快载体建设,构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业务、提供高端服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链的顺畅运转和良性循环,构建文化创意创新体系、文化创意成果转化体系、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建立文化创意的产出、转化、孵化、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市。一是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和调动区(县级市)政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广州承载知识创新功能和发展知识经济为契机,以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为依托,推动知识创新区建设,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地。结合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利用空余或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无需转让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园区,实施灵活优惠的土地政策。市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城市交通、用地控制、配套设施、景观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支持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做好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工作,对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二是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公共孵化和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建设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厦,打造华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和交流中心。创新中介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文化创意各类平台建设,努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发展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协会在市场调查、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四)着力加强对外合作,发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对外招商和项目合作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文化创意企业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研发中心、核心产品制造中心,加大文化、设计、咨询等重点行业的对外招商和项目合作力度。二是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多形式、多渠道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引导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三是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面向国际市场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中介机构和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五)着力构建人才政策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交流机制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政策体系。一是大力发掘和吸引文化创意人才。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发现人才,鼓励创新,宣传创意。利用广州市举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的优势,建立国际性的文化创意人才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造就善经营、懂管理、有创意的产业领军人才。二是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促进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培训机构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市场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或文化创意学院。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立足本土又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并实行认定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委政研室,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广州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07.

[2]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第一版.

[3]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1.第一版.

[4]陈友华.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刊载于顾江(主编)《文化产业研究——经济转轨中文化产业发展市场、模式与规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第一版.

[5](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上海三联书店,2006,12月.第一版.

[6]广州市统计年鉴、广州市相关统计数据见广州市统计信息网.

[7]卢一先,范旭,舒扬.中国广州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第一版.

[8]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奥一网”评论频道“大近视”,2008,8,13.

[9]欧阳坚.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路.人民日报,2005,2,17.第八版.

[10]陈少峰.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途径.人民网,2007,10,15.

[11]顾作义,颜永树.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学术研究,2009,(2).

[12]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第一版.

[13]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第一版.

作者简介:王晓玲,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