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与启示

贺启学

贺启学陕西省镇坪县教育体育局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这项工作也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内容,因此需要对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这不仅可以提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当地教育部门的管理水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基础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不断实现创新。本文对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并分析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启示

学校要想健康、长久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关怀,还需要当地的教育机构加大对学校的管理力度,并且重视管理学校教育。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深化基层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出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理论,进而指导实践。作为一名教育局副局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促进教育的真正发展,单单依靠扩大教育规模不是良策,更要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基础教育管理评价制度

在以往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对基础教育做好监督工作,同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基础教育管理的评价制度,导致教程的编写较为随意,部分学校的课堂设置也出现不合理的情况,甚至很多教师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都和基础教育管理评价制度的缺失不无关系。此外,尽管“减负”的口号高喊多年,但是在落后的考试评价制度下,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依然很大[1]。

(二)基础教育结构分布不均衡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平均的情况,相对来说,城市地区的师资力量要远远好于农村。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所以义务教育的推进不均衡。再从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的教育整体状况来看,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而且在教育资金投入上东部地区和西部也存在差异性,部分区县的教学水平和相关设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基础教育结构分布不均衡[2]。

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二、加大权力结构及管理层级的优化力度

(一)首先,需要对基础教育管理组织和结构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的办公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就可以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高效、准确的传递。采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一方面可以极大的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权力重心的下移,使得教育机构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基层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紧张的工作氛围,可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做出及时的监督和意见的提出。其次,加大权力结构及管理层级的优化力度可以对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不仅可以避免教育职能的膨胀,还能打破高度集权的教育现状,使得各个层级都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发挥作用。最后,在权力结构及管理层级的优化下,各学校的办学观念会得到改进,更加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规范校风校纪,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教育机构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轻松[3]。

(二)改善管理体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要想实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相关教育部门就要努力改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均衡的情况,通常区县有多所小学和初中,还有部分数量的高中,但是一些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环境存在着差异,导致师资较好的学校办学质量始终强于其它兄弟院校,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必须积极协调各方,努力改善这种局面,为师资水平较差的地区提供资金以及物资帮助,尤其是贫困乡村地区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实现区县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的步伐。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门还可以适当调配教师,实现师资的良性流动,并合理调整、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从而促使教育公平。此外,当地教育机构也要对决策权进行改革,杜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4]。

(三)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基础教育效率低下,在知识的灌输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很多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导致师资的大量浪费,从学校的层面讲,由于教育机构的监管不利,很多学校没有严抓教学质量,最终导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和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比如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对于生源来说,也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然后学校根据生源决定教育拨款的数目[5]。这样学校就会更加重视办学质量,教师也会大力改进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出发,努力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除此之外,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教育部门对学习的监督管理,比如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情况,德育教学开展情况,使学校的发展策略更加合理,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6]。

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现阶段我国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在培养教师的综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以可以高薪聘请一些优秀院校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可以运用58同城、智联等网络招聘软件对人才进行筛选,进而使教师可以满足岗位需求。其次,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先进的教学方法、相关规章制度、学生的心理特点等为主,在培训结束后,需要指导教师进行试讲,以此来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可以在培训机制中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例如,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员工实行薪资补贴、额外假期等奖励,对一些表现较差的教师不仅要进行批评教育,还要安排其进行重新培训,从而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的参加到培训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当前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作为一名部门副局长,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加大权力结构及管理层级的优化力度,改善管理体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分布,进而加快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全面实现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6(2):61-66.

[2]骆增翼.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展及对城区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2016(12):3-8.

[3]李俊.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9):30-32.

[4]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2):120-120.

[5]张正权.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8):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