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之活力课堂的打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小学语文之活力课堂的打造

何洪远

何洪远四川省旺苍县佰章小学校6282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能有趣而深入地学习,也能有效拓展延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激趣导入,用课外信息充实课堂,通过范读有力地感染学生,并且课堂交流要朴实,真诚地评价激励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0-003-01

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才能有趣而深入的学习,也能有效拓展延伸,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不容忽视

一堂课的导入太重要了,导入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般情况,我大多是激趣导入新课。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还如在《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教学时,我先引出“英雄”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谈了自己从电影、电视、课外书中看到的人物,大多是征战沙场、武功高强、顶天立地、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如郑成功、苏武、董存瑞、嘎子、雨来、小夜莺等。那么,如果说武功不高强的人就不算作是英雄了吗?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热爱祖国、对祖国有贡献的就是英雄;有的学生认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也是英雄;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人也是英雄等。今天我们也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一位英雄,他是谁呢?打开课文,我们来学习这位英雄的精神,出示课题,《你,浪花的一滴水》,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为学生入情入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范读有力感染学生

朗读训练指导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范读起着重要作用。好的范读,可以达到能让学生几乎看见人物的形象,听见人物的声音,更能领会老师的感情,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课堂交流要实在

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还给孩子,把交流的机会还给孩子。老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文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揣摩作者情感。有时也需要从生活中感悟。这样在课堂交流中更显得实在有效。在教《杨震暮夜却金》时,我问学生:“你觉得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个别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说一下,“清廉”之类。而张勇同学声音洪亮地说:“光明磊落,不贪不占。”我说道:“你的回答很实在,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这位学生平静地说:“因为杨震在当时上任经过昌邑时官至东莱太守,而面对过去推荐过的老熟人昌邑县令王密,在深夜怀里揣着重金,并说没人知道,让杨震收下,但杨震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来回答,这荡气回肠的话语而让人敬佩。后来他做官清正廉明,被提拔到朝廷历任太仆和司徒等职,颇受朝廷重用,更令人钦佩。”他的交流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朴实有效的交流中,真正掌握了杨震的为人及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的高贵品质。

四、丰富手段,满足愿望,激发学生参与

就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有着成年人所没有的好奇心,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他们对某一事物或者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是比较短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不间断的激发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让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乐于表现的性格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花瓣飘香》这一篇课文,就语言来说,是情真真意切切的。据此,我们不妨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当然,要保证这一活动的质量,首先是多数学生已经达到了熟读的要求。为让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进行。这样的活动安排,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给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入境入情;另一方面,通过多组多人次参与的活动,可以对小女孩充满纯朴、蕴含挚爱的话语进行充分体会,从而让学生积淀语感。

这样的设计,没有什么刻意为之的痕迹,完全是根据文章的特点来安排的。而这种活动的安排形式也是常态化的,但是这种活动形式是抓住了学生好表现的天性。在学生几乎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他们会用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认真地去观察和倾听,最终谁表现得好,自己表现如何,都是有自己的定位的。所以说,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一些“表演”、多做一些游戏,多举行一些简单易行的比赛,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又怎能走神甚至是生厌呢?

五、多元评价,唤醒心智,激励学生向上

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习惯于照着预设的思路展开。这样做,确实能够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但是,我们都知道,学生是鲜活的,而学生的这种鲜活的生命力是在教学活动这一平台上蓬勃着的。如果我们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等诸要素进行规范,这就难免会让自己钻进套子之中。

无论怎样的课堂活动,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所思所愿来进行。要想让教学活动自然而又能有序地进行,这就离不开合乎情境的评价。只是这里的评价尽量要做到恰到好处。因为,只有这样的评价手段,才能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细雨般的滋润。事实上,评价工作做好了,还能激励学生不断向未知的高度冲击。

一般地,对于小学生的评价,我们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而且,这些方式也都有其各自的优越性。比如说,你会意的一笑,你有力潇洒的一个大拇指……这些都是,并且都管用。而我们教师平日里经常采用的,多是话语性评价。所以,这里,笔者重点说一下语言性评价。

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时,比如聊聊春节,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活动呢?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怎么才能让学生打心里想说;另一则是让他们知道该怎样去说。这其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也离不开教师的评价。由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欠缺,这时候我们对他们进行的评价,就要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在肯定他们的表现时,我们还要向他们指出,说话首要的是礼貌,因为这是对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要有条理,要尽量把话给说清楚,使对方听得懂……这些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使他们认识到不足,乐于接受又不断向上。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潜心课堂教学时所作的一些尝试,难免会有一些不到之处。但无论怎样,我都会视其为一个开始。相信,只要自己敢于摸索,敢于实践,就一定能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文.“不经意的精彩”[J].行知论坛,2017(6):41.

[2]冯卫东.“发现与发展了,才是‘真学’的发生”[J].江苏教育,2016(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