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邓红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441000)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曾经在教学、教研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目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的研究。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功能定位;网络环境

大概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陆续设立了电子阅览室,以满足读者需求,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功能定位问题始终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而随着网络环境与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阅览室目前处境尴尬,只有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才能保证电子阅览室的可持续发展。

1功能定位问题及对策

电子阅览室从创立到现今功能定位的问题是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校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都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电子阅览室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利用场所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电子阅览室最大的特色是不但能够检索和利用本馆的各种中外数据库,还能以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功能为依托,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全的信息服务。但因为读者的原因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1.1功能定位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读者来电子阅览室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单纯的来休闲娱乐的,对于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加理会,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作用意识模糊,这部分读者的占比相当多,这就造成了文献资源利用率相当低。其次是有部分读者虽然想查询利用这些资源,但由于对信息资源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欠缺等因素,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1.2解决功能定位问题的应对措施

综合上述,解决的根本方法不能只从读者身上找方法,而是要从图书馆人自身理念做起。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电子阅览室功能定位,是片面追求要求上座率还是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让电子阅览室如同社会上的网吧,要有正确的导向,把学术性和教育性作为电子阅览室的服务理念,把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深化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效益。

针对读者存在的问题,要为他们提供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学服务和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来电子阅览室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知识的能力。把文献检索作为公共的必修课,管理人员要与授课的信息检索教研室进行沟通与协商,利用现有的场所开办讲座,提高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除了具备计算机和文献信息专业知识外,对图书馆数据库和每年数据库的变化等信息的掌握要及时到位,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读者,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2网络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电子阅览室所具有的特性成为获取数字资源、网络文献等教育信息资源的理想场所,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广泛普及,网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电子阅览室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2.1网络环境变化的挑战

计算机、移动设备和网络的普及是对电子阅览室影响较大的原因之一,以前由于计算机,个人拥有量较少,电子阅览室成为查询资料的主要场所。但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有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能上网设备,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资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网络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读者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途径。最初受网络和计算机等因素的影响,电子阅览室是读者检索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主要场所。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读者足不出户就可访问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轻松获取所需资源,这样读者不再受电子阅览室时间上的限制,可自由支配自己上网的时间。

2.2应对挑战的举措

综上述情况,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对象逐渐缩小,读者人数越来越减少,是否需要电子阅览室作为获取信息资源的平台?是消退还是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电子阅览室始建之初,是以面积大、计算机数量多等大规模来体现图书馆现代化程度,在当时的网络环境和通讯技术的条件下,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对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价值所在。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大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失去了它的优势,还可能要处于被淘汰的境地。因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要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其服务性能和质量。建立一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是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关键所在。每年考试前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人员爆满,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地方,而是对图书馆自习室这种学习氛围的认可,大家都来学习,都在紧张的复习功课,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效率自然很高。电子阅览室同样如此,虽然读者索取信息资源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但他们周围没有这样的氛围,如果在访问文献资源遇到问题时,就没有人商量,没有人能够指导。而电子阅览室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发扬自身的优势,建立学术性和教育性的学习场所,当读者发现身处电子阅览室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数字文献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他们会更加愿意来这样的环境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这种学习氛围需要的是群体性,如果读者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那么学习的情绪就能够提升上去。电子阅览室可以不再是一个大的物理空间,而是由多种功能区域组成,如:学习区、参考咨询区、讨论区等。在每个区域都提供有线和无线等良好的网络环境,并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当然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上网设备。虽然电子阅览室被划分成多区域,但在先进的网络环境和通讯技术下,构成一个没有围墙的“信息共享空间”。

3结束语

电子阅览室的存在和发展要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改良和创新,需要通过探索、实践来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玉红,王海英,孙东琴.利用IC理念改造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8

[2]周锡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3]梁宏伟.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存问题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3

作者简介:邓红军(1971—),男,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