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探究

侯大力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中小微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对此政府高度关注,并切实采取相关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以下对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中小微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几年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上乐观,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运营成本高、融资困难、用人成本高招聘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本文就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当前我国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各种成本上升的问题。一是表现在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上。近几年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人工、物流费用、房租等成本上升较快,挤压了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与研究中心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2015年我国法人小微企业纳税负担高于上市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主认为税费负担较重,52%的小微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这远超对降低融资门槛、扶持土地厂房用工等优惠政策的期待。

(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国家与地方近几年出台大量关于金融服务、财税减免、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副处政策。但由于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差、执行能力差、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很多政策企业不知道或找不到相关业务部门,导致虽有政策却不能落实到位。

(三)政府金融政策缺失

2016年第三季度,国家工商总局调查分析显示,新设小微企业总体比较活跃,八成开业企业已有收入,新设小微企业带动就业增长显著,小微企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金融支持不到位是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及扩大经营都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基本都依靠于创业者的自身资本积累,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较低。二是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小,资金周转不灵使小微企业的扩大经营受到制约。中国经济报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中小微企业的正常运作靠内部积累,不足30%的企业能够依靠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贷款来维持。三是民间借贷风险较大。高利息的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运营风险。四是扩大经营无资金支持。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差、信誉等级不高等多方影响,金融机构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供小微企业进行扩大生产,这直接导致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维持现状,难以扩大生产,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二、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一,完善专项扶持资金政策。财政扶持资金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央各部门扶持政策,根据本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扶持政策,利用专项的财政资金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急需的支持,满足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专项扶持资金政策需要根据各地需求优先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拥有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及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要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

第二,加大税收优惠,降低税收负担。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如扩大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政策的适用范围,延长金融机构和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政策执行期限,延长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等,扩大了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适用范围。这些政策的出台减轻中了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中小微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税费负担仍然较重,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范围和力度,应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逐步递增税负,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

第三,多措施并举,降低企业负担。政府应在如减少行政收费、采购政策倾斜、给予社保优惠等方面给予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健全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依据部门权责出台相关的政策,部门之间以及各项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差、相互抵减的情况。我国的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存在感较弱,缺少综合性的协调管理,不能有效的推进中小微企业的工作发展。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协调的管理机制是需要当前需要解决的任务[1]。在这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式中完成:首先,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分析,整合分散的部门,组建权威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机构,实现职能的转变,从多个部门混乱管理一直到一个部门专业管理过渡。其次,对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做大程度的变动,对部门职能进行整合,做好各项的清理工作,并且有交叉的的部门要合二为一,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定位以及权责划分,做好各部分的协调和连接,促进信息的共享,以此让分工也更加明晰,权责更加清晰,互为辅助,相互之间补充,形成工作之间的合力。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等进行全面的梳理,进一步的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

(三)多种举措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首先,建设公平融资环境。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比较困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中,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及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都具有一定歧视,这加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为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发布优惠性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刺激,激发起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如给予中小微企业开展信贷风险专项补偿金政策,鼓励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进行服务,扩大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扩展贷款公司的资金渠道。另外,还可以引进外资,以此形成中外资金发展的合力。中小微企业也需要通过新的方式尝试多种非信贷方式的融资,可以在发行集合票据,可以进行企业债券以及金融租赁等,让中小微企业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减轻。在境内争取争取IPO上市,在新三板以及股权教育中心进行资本市场的挂牌工作,以此最大程度的推动企业实现场外股权的融资。

其次,完善金融担保体系。政府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建立社会征信体系,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和担保中小微企业成立担保性联盟,实现区域内部的跨地区发展,跨行业联保互保;鼓励小型担保公司加速发展、扩大业务;鼓励有能力担保公司的利用政策转型,鼓励大型的担保公司利用自己优势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多的渠道,提供更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也对当前阶段的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随后找出中小微企业财政融资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进行更多的自我提升,解决发展瓶颈。让财政、融资等等不再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阻碍,提升其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徐毅然.欠发达地区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分析——以承德市为例[J].华北金融,2014,14(12):58-60..

[2]封北麟.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助力科技金融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4,25(25):51-57.

[3]施鸣枫.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财经界,2016,1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