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学生心理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影响

林生余

四川威远县连界镇中新小学校林生余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和要求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课堂提问既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符合学生心理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问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提问方式,调动不同类型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设计周密性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信心理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但又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经周密思考就回答问题,造成答案不完整,甚至错误.对这类学生不能指责,以免挫伤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首先应肯定其优点,然后再正确引导,运用比较巧妙的方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有这类心理学生的提问,要设计一些需要周密思考或容易混淆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例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你能证明它们吗”中,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通过作底边上的中线证明结论外,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问题一提出,就有一位同学立即举手回答:“有!通过作底边上的高,利用‘HL’可以证明结果”.而这位很自信的同学回答却是错误的,但我并没有否定,而是要求全体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效果很不错.通过这样的课堂提问,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设计阶梯问题,减小问题难度,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显得特别紧张、不安,其原因是这类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怕老师问到自己不能回答.对这类心理的学生,教师在提问时态度要和蔼可亲,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充分思考后再回答.对较难的问题可分成几个小问,减小难度,让学生一问一问的回答,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并通过这样的提问训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提问质量.

三、设计的问题,要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回答问题,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或表达能力不强.对这类心理的学生,老师提问时,一方面要求不要过高,应设计要求不高的低层次问题,重在鼓励,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回答不准确时,老师应通过启发、点拨、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答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让他们循序渐进,在成绩方面提出能够达到的阶段性目标,标达到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杨,然后再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能学好的信心.使他们反复失败变为成功,在成功中认识到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四、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的同学由于思想保守,学习的上进心不强,对困难估计过高,对有利的条件估计不足,不愿积极回答问题.对这类心理的学生,我们教师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要把这类心理的学生考虑进去.在课堂提问时,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并随时注意他们回答问题所用的知识,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对某些知识不仅掌握得好,而且能够灵活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之学习热情高涨.

五、设计的问题,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教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促思,那么,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就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趣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出现新的兴奋点,思维得到调节,而且能使师生间的情感得以充分的交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整个课堂气氛在老师预定的控制中.

总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提问要受学生心理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惟其如此,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