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分组教学,提高英语优等生比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巧妙利用分组教学,提高英语优等生比率

许素芳

许素芳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学056300

一、引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这一规定为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以我们学校为例,在七年级上学期,学校就要求各班按照成绩成立学习小组,大体上是以四人为一组的优中差学习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在各学科的课堂上,使用较为频繁,但这样的学习小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英语课堂吗?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是否真正起到了其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本人开展了“英语课堂分组策略研究”为主的个人课题研究,以下就是我在研究中的一点收获:

二、研究过程

1.确定分组依据

学校安排的学习小组,是以学生升入初中的分班成绩为基础,按照一优、二良、一差的策略进行分组的,个别小组甚至是五到六个人为一组。但这样的分组策略在英语课堂上有一定的约束性,因此,我在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以期中考试的英语成绩为依据,对全班同学重新进行分组,试图避免以上提到的两个问题。

2.确定分组策略

分组策略主要有三种:异质分组法、同质分组法和随机分组法。

(1)异质分组即由相关水平或特质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强弱搭配”,蓄意安排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或较低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实现“互补性搭配”,其实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不同智能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而“组间同质”(基本相同的成员结构),则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营造和谐而又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它具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与激励性等基本属性,既为小组内同学间的互助提高了客观的条件,又为激发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意识提供了平台。

(2)同质分组,就是将水平接近、实力相当或特点类似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属性加以划分,然后组成小组,实现“强强联合”。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尤其对优等生有较大的影响,这样可以让部分学生零距离体验“一山更有一山高”的境界。而且通过某方面能力与特性的集中性展现,有利于发现、进而确认若干学生各自的真正强项与个性特质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随机分组,就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按照某一规则随机结为一组。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并不一定就能够保证组内或组间的同质性。

综合几种分组策略,我尝试了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分组方式,即学困生采用同质分组,而优等生和良好生采用随机分组,让优等生和良好生随机报数,从1到12进行报数,报到相同数字的学生就是同一小组。

3.研究方法

教师在进行分组后,要采用观察法,随时记录各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章节测验时对比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汇总。

三、研究收获

1.对于学困生

在尝试这样的分组策略进行教学的半个学期里,从课堂效果来看,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能够有意识地给他们设立较低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安排较为简单的对话或句型进行操练。这样的做法,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敢开口了,敢举手了,基础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2.对于优等生和良好生

从课堂表现来看,优等生有了更为充分的活动舞台。在role-playing等课堂活动当中,优等生明显有了较为出色的表现。他们能够更准确地使用目标语言,并且能够有效地扩展目标词汇和情景交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解开了束缚。良好生在优等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3.成绩分析

在期末的成绩分析上,我们班的优等生人数由原来的19人增加到35人,优秀生比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困生由原来的10人下降到6人。英语总成绩在平行班的对比中由年级第8进步为年级第3。这样的成绩,是比较喜人的。

四、存在问题

学困生在进行习题讲评课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有同学反映,某些不会读的单词无人请教,在写作上遇到问题也不太容易解决。而优等生和良好生在随机分组的过程中,较为浮躁。由于每堂英语课的组员都不固定,使得学生过分注意自己的组内成员,而忽略了学习本身。此外,学习小组的不固定,也不便于老师许多奖惩措施的实施。对于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