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3

浅谈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冉兆太(阜阳市颍泉区伍明中学安徽阜阳236134)

【关键词】三维目标;落实;自主发展Shallowtalkhowtheimplementationbenewcourseof3Dtarget

RanZhao-tai

【Abstract】Theteachingprocessoftraditionexcessivelypayattentiontotheteachingoffoundationknowledgeandbasictechnicalabilityandresultedinstudentcorpusimperfection,emotionimperfectionandtheimperfectionofthecreativepower,vanishnotafewmotivethatthestudentcankeepondevelopment,cause“highmarkimbecility”,“havejusthavenovirtuous”etc.phenomenonofcreation.Educationdemandofthemoderneraimplementation“takedevelopmentasorigin”ofprinciple.Thenewlessonmarkedclearlytoindeedputforwardandcarryouta3Dtarget:Knowledgeandtechnicalability,processandmethod,emotionattitudeandvalue,setuptohaveclassroomteachingmorethetargetsystemofintegrity,fromchangedirectionbyknowledgebasis,academicsbasiswithstudentofdevelopmentisorigin,realcarriedontotheknowledge,ability,attitudeorganicintegration,bodynowtotheperson'slifeexistenceanditdevelopmentofwholeconcern.Arrangementteachinghowthencanorientationclassroomdemandandstudent'smindandbodyofdevelopmentregulation,innewlythecoursebetterlyimplementation3Dtarget?Underneathdoesthewritergofromthecontent,meaningof3Dtargetandhowthepairofnewlythecourseofthe3Dtargetimplementationarrivetheclassroomteaching?Talkshouldattentionofafewaspect.

【Keywords】3Dtarget;Implementation;Independencedevelopment

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了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怎样安排教学才能适应课堂需要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在新课程中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维目标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一谈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

1.1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校基本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的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包括——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问题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实验式学习、主题式学习。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三维目标的确立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对直觉过程正确引导,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三个维度的交融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使日常的科学教育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3.新课程怎样落实三维目标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风平浪静的、一帆风顺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学生在经历了教育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理。那么这种教育的功能就不是对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压抑。要想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就不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靠死记硬背加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得到的高分,其“含金量”是绝对不一样的,前者是杀鸡取卵,后者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做到: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同时变成结论形成的过程。

为此,我们应该提倡“做中学”。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感慨地说:“我感到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金,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轻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摸索到了方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过程”,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开发。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

然而,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之一就是迷信书本知识多,学生动手实践少。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把课堂当作讲堂,把知识嚼烂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占据了学生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活机器”,导致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难以激起学生的内部动机。

“动手做”后,还要抓住五个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要抓住学生在表述中所暴露出“思维漏洞”的机会;及时进行有效矫正的机会;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要让学生放开说,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要引导学生专挑别人没说过的内容说,这样,学生的表达才具有深度和广度。关键的时候还要给学生阐释自己结论的机会乃至辩论的机会。

3.2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现代教学要求挣脱就认知而认知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发展的轨道。我们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力争使情感态度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3.2.1我们要善于组织能激发思维高潮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

3.2.2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像力,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的高级属性”的一种,波德莱尔称之为“各种能力的皇后”。想象是一对翅膀。有了想象,我们就可以飞起来,离开熟悉的陆地,离开司空见惯的事物,进入一个美丽神奇的广阔丰富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放飞学生想象的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2.3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猜测包括推测和猜想两层含义。通过猜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使研究活动出现质的飞跃。“伟大的发明都是由猜测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f物理学家福克)”。猜测包含着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探究的良好开端。通过猜想和推测有助于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2.4要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魅力和价值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到知识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毫无用处的“玄学”。在学生眼里,知识应该是绿色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及个性养成”。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了以上几点,就能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新观点》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应确立的几个基本观念》.余文森

[3]《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